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1新政的開啟(2/3)

作者:一臉邋遢字數:5004更新時間:2021-06-29 11:44:47

    這廝執掌皇帝的財務不說,還執掌著大夥的財路,得罪不得。

    曹化淳對此是一清二楚,畢竟管理、清理宮內工匠,盤查賬簿就是他的本職工作。

    “陛下,印刷不是問題,成本也不高……。”

    此時,大明印刷邸報已經改用木活字了。

    每個工匠每日工錢隻有0.04兩,每日可刻字百個左右,技術嫻熟者可以刻150字以上。

    如果按照皇帝的意思改用銅製活字,刻字會慢一半以上,不過使用期會長的多,成本隻會更低。

    而銅是一次性投入,也可以重複使用,幾乎可以省略不計。

    紙張已經改用最便宜的毛邊紙與連七紙。

    這兩種紙都是福建、江西出產的竹紙,經過萬曆年間的技術改造後,現在作為印刷書籍用紙普遍使用。

    毛邊紙價格百張0.02兩銀子,連七紙略貴一些,0.026兩。

    如果改用棉紙就貴了,百張起碼0.5兩。

    “陛下,印刷成本裏最高的就是人工與紙張。

    印刷數量多時,其餘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計。”曹化淳總結道:“如果按照邸報大小,印製數千張時,每張邸報成本在紙張價格上增加3-4成也就夠了。”

    由於毛筆字字體大,現在每張紙大約隻有400-500字,如果能用鵝毛筆書寫,1000字以上毫無問題。

    每百張0.026兩,取中間價800文=1兩,大約等於20文,每張邸報即使成本翻倍,也不過0.4文。

    如果每份邸報十張,也不過4文,用鵝毛筆寫還會低一半。

    有些懵,不是說古代書籍死貴死貴的,導致平民讀不起書嗎?

    怎麽會這麽便宜?

    “臣以為,陛下不妨將價格定得低些,每張二文即可,發行則可以在京師內招募遊民,每人每日賣出幾十份即可糊口。”魏忠賢提出建議。

    “外地發行呢?”朱由檢問道。

    這可不隻是為京師準備的。

    雖然京師在冊人口百萬,據說還有三四成的不在冊外地人,每日賣出幾萬份沒有問題,足以養活一個印刷作坊。

    可他的目的不僅是京師的。

    曹化淳分析道:“陛下何必心急。

    如果邸報看的人多,自然會有人購買了運到外地出售,如果數量多到一定程度,自然會有人來求著在各地印刷。

    您不想借助朝廷的力量的話,就隻能順其自然。”

    也是,有些心急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