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八章 整編(2/3)

作者:任鳥飛字數:8778更新時間:2020-01-06 00:07:18

    對此,蔡仍也樂得清閑,他一邊繼續引導各營磨合,一邊老樣子派機靈之人去各軍挖掘那些有能力又不受重用的低級小校、士卒,同時一邊讓派人去打探宋江一夥和五馬山這裏的情況。

    很快,金吾軍的踏白就從當地人口中打聽到了五馬山這裏的情況。

    五馬山屬太行餘脈,南隔濟水與瓦龍山相望,北跨槐河和萬花山對峙,東側堆粟山和張良山為華北平原屏障,可謂群山環抱。

    而五馬山的西邊正是巍峨的太行群峰,也應該是宋江義軍的目標所在。

    隻不過,西邊有著名的常山關擋著。

    那常山關,周長約四五裏,城牆底寬兩丈,頂寬一丈五,高約三丈,牆為黃土夯築外砌磚石。關城東、西、北設有三個城門。關城建築設計獨特,它依峭壁,傍深澗,一半在溝穀,一半在山上,整座關城依地勢而建,唐河水由西、北、東三麵環繞關城而流。山、水、關城在這裏相得益彰,互為險阻。

    如此險關,要想過去,自然不是一件易事。

    也正是因為如此,宋江義軍才被困在了五馬山這一帶,否則他們早就突圍衝入太行山中了。

    不久之後,負責打探消息的張憲,又給蔡仍帶來了幾個他們抓到的宋江義軍的舌頭。

    從這些舌頭的口中,蔡仍得知,宋江將其義軍分成五部分,分別駐紮在五馬山,瓦龍山,萬花山,堆粟山和張良山,五部分互通信息,相互為援,形成了聲勢很雄壯的軍事堡壘。

    蔡仍將自己手下的一眾將校和幕僚叫到一起,商量如何剿滅宋江義軍。

    大家充分討論過後,一致認為,僅靠金吾軍,剿滅其中任一山上的義軍都難以辦到,畢竟,現在攻守易勢,金吾軍是攻方,宋江義軍是守方,而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金吾軍這三千人馬比哪一山的宋江義軍都少,怎麽可能獨自去剿之?

    又過了半個多月,所有參戰部隊陸續到齊,十萬大軍集結在五馬山這一帶,再加上二十萬押運糧草輜重的民夫,整整三十萬,對外宣稱五十萬,聲勢不可謂不雄壯。

    黃潛善、梁方平召集高級將領來招討司開會商量如何剿滅宋江義軍。

    會上,黃潛善率先道:

    “鑒於這夥叛匪相互為緣,動一則會引動另外四座山上的叛匪下山夾擊,我們通過商量之後,作出如下部署:乾寧軍、永靜軍、保定軍、信安軍、安肅軍、永寧軍駐紮在白菇溝—竹林寨一帶切斷堆粟山和張良山上的叛匪與另外三座山上的叛匪之間的聯係,廣信軍和順安軍負責攻打堆粟山,中央禁軍負責攻打張良山,等將堆粟山上和張良山上的叛匪剿滅之後,再謀另外三座山上的叛匪。”

    派乾寧軍、永靜軍、保定軍、信安軍、安肅軍、永寧軍等五萬大軍切斷五馬山、瓦龍山、萬花山和堆粟山張良山之間的聯係,還算靠譜,再怎麽說,五馬山、瓦龍山、萬花山上的宋江義軍也就一萬多人馬,以五倍於宋江義軍的兵馬在平原地帶阻截,這如果還截不斷雙方的聯係,那趙佶每年在河北禁軍身上花的上千萬緡可就真是哭著走的了。

    而負責攻打堆粟山和張良山的軍隊,卻讓蔡仍很懷疑他們能不能攻打下這兩個山頭。

    中央禁軍就不說了,他們的戰鬥力就是渣渣,雖然有兩萬多大軍,但除了金吾軍以外,其餘軍隊根本就不能打什麽仗,尤其還是這種攻堅硬戰,因此蔡仍一點都不相信他們能攻打下張良山。

    不過——

    張良山這邊好歹還有點希望,因為金吾軍在張良山這邊,他們能打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