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九十六章 向西向東(2/3)

作者:任鳥飛字數:7756更新時間:2020-05-26 06:28:48

    李綱繼續分析道:“不過,那裏的疆土雖大,奈何人口稀少,關鍵可耕種土地稀薄、民族問題嚴重,難以達成真正的統一……”

    (曆史上,疆域遼闊的西遼帝國,其實在籍人口也隻不過才四十二萬餘人,還不如西夏人口多,西夏好歹還有二三百萬人口。)

    隨著李綱的分析,蔡仍想起了他所知的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帝國。

    曆史上。

    蕭普賢女和耶律大石棄燕京而逃了之後,去夾山投奔了耶律延禧。

    耶律延禧處死了蕭普賢女,放過了耶律大石。

    耶律延禧在夾山浪蕩了幾年之後,突發奇想,想要靠著幾萬人心不定的人馬主動攻打已經消化了大遼的大金複國。

    當時,耶律大石堅決反對,他認為,這是取死之道,他們應該向西發展,收複西部的大遼的故土,等聚集了足夠的力量,然後再殺回來找大金報仇。

    可耶律延禧不聽。

    耶律大石對耶律延禧失望透頂,於是率二百親軍從夾山出走。

    一行二百多人北行三日渡過黑水,途中遇到白韃靼人首領床古兒,床古兒給予耶律大石四百匹馬,二十頭駱駝,若幹隻羊的援助。

    耶律大石靠著這些東西一路向北,最後到達大遼帝國北疆重鎮——西北路招討司駐地可敦城。

    在可敦城,耶律大石召集威武、崇德、會蕃、新、大林、紫河、駝等七個軍州的長官和大黃室韋、敵剌、王紀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達剌乖、達密裏、密兒紀、合主、烏古裏、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糾而畢十八個部族的首領舉行大會。

    耶律大石得到七個軍州和十八個部族首領的支持,整頓兵馬,磨礪武器,得到精兵萬餘人。

    由於可敦城是遼朝的西北邊防重鎮,邊防軍隊不得隨意征調,軍隊在戰亂中得以保存,並且此地還擁有可騎乘的戰馬數十萬匹。

    在那之後,耶律大石一路向西,打下了一個偌大的西遼帝國。

    不過——

    雖說西遼帝國不小,也是那片區域的統製者,但耶律大石並不幹涉當地各族的治理,僅征收當地百姓每戶每年一個迪納爾的金幣,各地首領隻要在衣帶上係一個西遼頒發的銀製腰牌,就算西遼政權派駐當地的官吏了。

    這種製度,顯然是相當鬆散的,不符合蔡仍想要建立的國度。

    關鍵還不是這個,而是,蔡仍不能因為要撤出燕雲就將自己的家當全都丟棄了——蔡仍想的是,將願意跟自己走的人(不論是軍臣,還是百姓)全都帶走,而西部那個貧苦的地區,顯然不能吸引太多人跟蔡仍走,畢竟,人人都樂於安逸,很少有人願意去那地廣人稀、漫天黃沙的西部地區生活。

    另外,蔡仍是準備要走了,可這並不意味著蔡仍就不回來了——蔡仍想好了,等趙佶、趙桓父子將趙宋折騰亡了,自己一定會卷土回來,然後橫掃中原。

    而蔡仍如果向西,恐怕就今後就難以回來了。

    曆史上,耶律大石創建西遼帝國了之後,曾經想過要率領大軍殺回來找大金報仇,可他以六院司大王蕭斡裏刺為兵馬都元帥,敵刺部前同知樞密院事蕭查刺阿不為副元帥,茶赤刺部禿魯耶律燕山為都部署,護衛耶律鐵哥為都監,率領七萬騎兵東征金國,但因為路程實在是太遠了,還沒到地方,牛馬就死了大半,沒辦法,耶律大石致死也沒再回來能跟大金報亡國之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