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一章納西斯橋(1/2)

作者:日本警視廳笫四搜查班警部字數:4826更新時間:2019-11-17 11:30:26

    懷念沒有寫在開頭君的第九。

    前文回顧,以下正文:

    在一片平原中,一個又一個骷髏在高文的指揮下,一座座高爐式鐵爐拔地而起。

    哈姆拉·撒哈拉珍藏著數以億計的金屬礦石,被骷髏丟入爐中,由火元素晶石和火焰符文形成的烈火,飛快熔化金屬礦石。

    沒多久,這些沸騰的金屬礦石倒入沙模裏,被骷髏魔法師用魔法強行冷卻。

    等霜氣消散,還帶著餘溫的鐵棍被法術法師之手抬起,互相連接,搭成一個六芒星鐵圈。

    六芒星鐵圈搭在己經兩邊各歪了45度的兩座石台上,六芒星鐵圈中間放進剛弄好的發射器,發射器裏麵是纏繞的鎢絲,為了將鎢粉熔化,高文花了足足兩個時,三塊火元素晶石。

    在石台後麵,離石台有三百米處地麵上,插著六根鑲嵌著各色屬性晶石的胡桃木魔杖。

    這些魔杖在發射時,會為鐵圈提供堪比核電站一年供電量的巨額能量。

    彼得羅姆·納西斯——納西斯橋,高文雖然己經讀透這玩意,但還有幾處地方沒懂。

    彼得羅姆·納西斯——納西斯橋是由彼得羅姆·納西斯設計的,那麽彼得羅姆·納西斯又是什麽人呢?

    彼得羅姆·納西斯是上世紀蘇聯的物理、核子專家,也是一位堪比愛因斯坦的科學家,主要活躍於上世紀五十~八十年代。

    他曾經領導團隊描繪了蘇聯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核電站反應堆建造圖紙,在他辭職後,他的團隊在複職後,還參加了第四代核電站反應堆的設計。

    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反應堆爆炸事件爆發後,彼得羅姆·納西斯和他的團隊主動辭職,雖然後來團隊回去參加了對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的灌澆混凝土行動,得己官複原職,但彼得羅姆·納西斯卻對這件事一直耿耿於懷。

    盡管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反應堆設計圖並不是出自彼得羅姆·納西斯的手,而是由他的團隊完成設計和建造的。

    咳咳,話題扯遠了。

    彼得羅姆·納西斯——納西斯橋是由彼得羅姆·納西斯基於愛因斯坦-羅森橋這一假設理論,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提出的理念物品,於七十年代製作出兩個樣品,分別是電孤火花線圈、電子發射器。(注:一)

    196年,當欣喜若狂的彼得羅姆·納西斯,看到羅伯特富勒和約翰惠勒兩人的論文時,一下子冷靜了下來。

    兩人的論文證明了如果蟲洞連接同一宇宙的兩個部分,那麽這類蟲洞是不穩定的。

    那之後,彼得羅姆·納西斯就放棄了這一理念物品,

    196年,新西蘭數學家羅伊·克爾又提出假設,使得“蟲洞”的存在重新獲得了理論支持。(注:二)

    但此時彼得羅姆·納西斯早就放棄了自己的理念物品,彼得羅姆·納西斯——納西斯橋,專心設計核反應堆的建造圖紙。

    彼得羅姆·納西斯——納西斯橋是由一座圓形單軌電孤火花線圈、鎢石發射器、電子儲蓄罐、以及兩座三代或一座四代核電站為其提供能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