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八十四章 獨立思考主動探尋(1/2)

作者:夜懷空字數:5600更新時間:2020-06-07 15:56:42

    幾個疏勒官員並沒有感覺驚訝,他們雖不是遊牧政權,遊牧部族的生活方式卻知道得很清楚。對於突騎施所謂的全盛時期並無羨慕,隻有同情。為什麽要轉場三千裏?因為人丁繁盛,牛羊成群,乃至草場承受不起。幾十萬牲畜過境,不消幾日百裏牧場就被啃得幹幹淨淨。一年轉場百次,不得喘息,這簡直是受罪呐,生而為饒樂趣何在?

    李嗣業思慮片刻,得出的結論卻是,這簡直是超低的軍事成本,一次遠征僅僅相當於一年轉場。

    農耕民族的軍事成本包括,動員,調集糧草、征募兵丁、選派將領、臨戰參訓、然後還有朝堂爭論不休,調用國庫半年的賦稅,一場戰爭足以使弱國傷筋動骨。

    也許作為一個將領的終極目標,不止是取得勝利,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戰爭成本。

    就如漢初時期,匈奴南下劫掠,長安人心惶惶,群臣不寧,漢武帝幾次北伐匈奴皆傾舉國之力遠征。但到西漢後期陳湯、甘延壽兩個邊將竟不通過皇帝就能對匈奴發動戰爭。等到東漢時,對外戰爭基本已經維持在州郡的範圍內。這其中不隻有匈奴勢力衰湍原因,更深層的原因是漢朝的軍事製度經過百年發展,軍事成本已經維持到很低的程度。

    低成本的軍事製度也意味著對戰爭的耐受力越強,況且軍隊的強弱與成本幾乎關係不大,兩宋時期軍隊甲胄精良強弓勁弩成本夠高吧,但該弱還是弱,導致每一場對外戰爭就是一場國難。古往今來,擁有低成本軍事組織的一方通常占據著主動權,在心理上也存在優勢,而且永遠不會影輸不起”的情況。

    曹魏的屯田製,明朝朱元璋的衛所製度,都是為了降低軍事成本所做的努力,並且在一定時期內,它們發揮了很大作用。

    初唐是府兵製的巔峰時期,從西魏開始到太宗時期已經相當成熟,軍事成本達到了最低,正是因為如此,經曆過戰亂的初唐無需數代積累,在短時間內就連續平定了東西突厥,擴張出了安西都護府。

    如今雖正處在府兵製向募兵製的轉型期,但安西軍僅以兩萬四千人控製西域廣袤的土地,也算與低成本軍事力量的代表了。

    李嗣業自認為在提高戰鬥力的前提下,還能夠再壓縮成本,將來他還要摸索方法,如何用安西北庭的低成本對抗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的高成本。

    “李鎮使,李鎮使。”裴國良的話打斷了他的沉思。

    “如何?”

    裴國良又問:“你給拿個主意,該如何規劃?”

    李嗣業點點頭道:“我同意頡比羅的法,把軍牧區設在蔥嶺至徙多河下遊,不過是四五百裏的轉場,如果連這點距離都接受不了,又何談打仗。軍中馬匹除保證物資運送,驛傳,軍令下達外,明年春季起全部轉移至蔥嶺的高山草場,沿著河流向下,到秋冬季節已經轉場至疏勒鎮附近。”

    “那我疏勒境內的牧民呢?”

    “我建議各州統一形成放牧聚落,沿著山南脈和葛羅嶺,四季牧場根據高度進行規劃。當然這隻是我的意見,最後還要你這個都督拍板決定,由各州司馬組織商議,結果怎麽樣,你們來定。但是有一條禁令必須實施,那就是軍牧場內嚴禁牧民放牧!”

    裴國良點頭諾諾,眾官員噤若寒蟬。

    眾人牽馬準備下山,途中李嗣業望著遠處高山起伏的冰雪線,突然開口道:“其實還有一個終極問題。”

    “什麽終極問題。”裴國良緊跟著問。

    “無論如何規劃,如何擴大牧場,最終由於牧民和牲畜的擴張,草場還是會不堪重負,這個終極問題該如何解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