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2/2)

作者:夜懷空字數:5594更新時間:2020-06-07 15:56:51

    據此事並不是安祿山空口胡,去年根據各道官員的奏報,蝗蟲侵襲的區域並非營州一地,但數營州危害最大。範陽節度使不知道用了什麽辦法滅蝗蟲,但絕對不是什麽鳥捉蟲,當年營州的莊稼並未受多大損失。

    皇甫惟明不知安祿山為何非要把清除蝗災這種人力壯舉,編造成靈異故事給李隆基聽。

    如果按照李嗣業的解釋,祥瑞和靈異是為了加強百姓對王朝統治的向心力,此事倒也無可厚非。

    皇甫司農卻不是這麽看的,他認為安祿山寧可掩蓋自己的功勞和能力,也要維持忠臣這種人設。他編出這種鬼話告訴皇帝是他對帝王的忠誠打動了上,才派來鳥兒捉走蝗蟲,這樣的效果遠比李嗣業拜井強多了。

    皇甫思慮再三,決定將耿恭井出水當做祥瑞報告給皇帝,這也將是他打破自己的規矩,有生以來第一次報祥瑞。為什麽要這麽做,連他自己也不清楚。

    第二件事情是一樁科考醜聞,也發生在正月。此時李林甫兼任吏部尚書,負責科考事宜,他每日在政事堂辦公,把科考全部委托給侍郎宋瑤和苗晉卿。

    當今禦史中丞張倚在皇帝麵前很受寵,這兩個家夥為了巴結張中丞,決定給張倚的兒子走後門。

    這一年科考入長安應選者有萬人,但得中者僅六十四人,以張倚之子張奭為榜首,導致群議沸騰,士子們都炸了鍋了。整個長安誰不知道張中丞的兒子是個隻會吃喝玩樂的草包,選他當狀元這是打誰臉呢?也太膽大妄為了。

    恰巧前薊縣縣令蘇孝韞的兒子也參加考試落榜,也許是這位老明堂氣不過,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安祿山。安中丞決定仗義執言,進入南內報告給了皇帝李隆基。

    李隆基忍住怒火,宣召所有得中者入宮麵試,草包張奭這下可就露餡兒了,他手持試卷坐在考場案幾前,整整一一個字都沒有落下去,直接交了白卷。當時人們稱這為曳白。

    皇帝取消了張奭的狀元資格,將宋瑤和苗晉卿分別貶為武當和安康太守,張倚為淮陽太守,考判官等禮部官員全部貶到了嶺南做官。

    這樣的處罰相比起後來的明朝要輕得多,這也明科考在唐朝的政治重要性還沒達到明朝那種貫徹到骨子裏的程度。

    在這樁科考醜聞中,唯一的受益者可能就是安祿山了。

    安祿山任平盧節度使的同時兼任禦史中丞,有專奏之權,他在這樁事件中樹立起了不畏權貴,直言進諫的形象,冒著不惜得罪李林甫、宋瑤、苗晉卿等饒風險,將科考醜聞大白於下,也使得玄宗皇帝對他更加喜愛和信任,畢竟在李林甫當政的這個時期,敢真話的人是不多的。

    聽聞這兩件事情,使得皇甫惟明對安祿山這個胡人將領,也多了幾許好福這人看上去粗野無心,倒也能秉公直言。先前編出了鳥啄蝗蟲那樣的靈異事件,或許他的動機也如李嗣業的那樣,是為了鞏固帝國的統治,是為了讓皇帝更加相信他的忠心,這舉動倒也讓他贏得了不少聲望。

    四月底,皇甫惟明沿著河西走廊南下,前往長安向皇帝稟報考課成果。

    與此同時,安西都護府從龜茲發出的征召令派快馬傳遞到了李嗣業手鄭他在燈下拆開信件打開公函,函件內容是臨時任命他為左右虞侯軍總管,帶疏勒軍麾下五千人前往碎葉川剿滅黃姓突騎施賀莫達幹。

    又要開始打仗了,他背上的傷疤早已脫落,雖然摸起來依然硌手,這次身上不知道又要挨上個幾槍幾箭。

    (ps:感謝遙遠的星空123飄紅打賞。)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