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2/2)

作者:夜懷空字數:4758更新時間:2020-08-26 05:21:51

    “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嚐以愛憎見於容色。自處台衡,動循格令,衣寇士子,非常調無仕進之門。所以秉鈞二十年,朝野側目,憚其威權。及國忠誣構,下以為冤。”

    李林甫專權,但是尊奉皇權,“媚上”,本質上是因為專權的他,其實是皇帝專權的代理人。李林甫的改革措施,與玄宗朝的製度改革理念是高度契合的。隻是經曆了開元諸多賢相之後,改革到了李林甫時期,已經走入深度觸碰利益格局的深水區。李林甫是霸道,表麵溫和公正,實際上排除異己不擇手段,但是與其他曆史時期或成功或失敗的改革家們相似,這種霸道與專權,也是為深度貫徹其改革措施而采取的強橫政治手段。整個玄宗朝,開前盛後衰的冰火兩重,其實是處於中國大曆史的一個分水嶺上,這些製度改革,也是在形勢倒逼之下,被動跟進時代步伐。李林甫在這次政治形態與社會形態激變中的作用,一點也不。

    比如直接決定了中國軍製分水嶺的募兵製改革,現在很多網友覺得這項改革是漢家軍隊逐漸淪為弱勢的曆史成因。但其實府兵製與漢唐間作為社會主導階級力量的士族群體,整體都已經在初唐時期崩潰瓦解。這背後與當時東亞社會的技術、傳媒、政治、國際形勢發展都有關聯,而募兵製改革,隻是在未經明確的既成新形勢下,製定新法來理順兵製關係與製度規範的順勢改革。

    所以《舊唐書》中,雖對其人格也有貶義,但對李林甫的理政能力和成績,不吝給予“每事過慎,條理眾務,增修綱紀,中外遷處,皆有恒度”,這樣足夠褒獎的措辭。

    “未嚐以愛憎見於容色”,這般城府深沉的李林甫,也才會讓目無綱紀的安祿山都覺得敬畏。“非常調無仕進之門”,李林甫很重視對製度典範的維護。最終死後被楊國忠誣陷,下人都覺得冤屈。證明當時李林甫是有一定威嚴和人望的。對比沒有底線,大肆斂財的楊國忠,李林甫也背後整人,但做事實。李林甫也心狠手辣,但維護規則流程。李林甫也斂財,但是通過開源節流的財政製度創新,而不是粗暴的透支榨取地方財政,搜刮民脂民膏。

    李林甫喜怒不形於色,見人經常是溫和微笑的,表示尊重。但背後使刀子不手軟。這種笑眯眯表麵夠和諧,實際上卻是招黑到結不了死黨的“臭名兼能力者”,玄宗如何不喜歡?但為什麽《舊唐書》中,對他的評價還較為中肯,而北宋的《新唐書》與《資治通鑒》裏,他基本就隻剩一“口有蜜,腹有劍”,專橫的人嘴臉了?北宋那批“與皇帝共治下”的士大夫,平時是什麽樣的精神頭,就不必多言了。他們對待本朝變法改革是什麽態度,也不必多言了。他們務虛多一些還是務實多一些,更不必多。大概,李林甫在他們眼裏,就是一個道德低配版的王安石吧。畢竟玄宗朝最後的鍋,也足夠大。

    那麽李林甫就是值得敬佩的嗎?在我心中不是。為什麽?因為他的改革中,有一項,我覺得真的是曆史倒退,且後果很嚴重。哪一項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