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2/2)

作者:夜懷空字數:5396更新時間:2020-09-02 21:11:34

    野心勃勃的人有了這樣的財稅收入,還能把皇帝,把朝廷發在眼裏嗎?

    戴望十分慶幸磧西接下來的掌舵人是李嗣業,而不是安祿山這些胸懷造反大誌的藩鎮節度使。

    所以他也十分注意整個組織的嚴密性,二百多座驛站每一站的驛使都經過他親自接觸,如果有些人實在不堪為用,他便動用李嗣業的關係,把這些驛使給換掉。

    戴望在短短兩年之內,便在自己手下聚集了一堆賬房幕僚,大漠刀客和豪俠,用來保障商路的完美運行,他相信不遠的將來,這條商路會因為其自身價值被無數人保護,不再需要什麽灰色手段。

    ……

    李嗣業和戴望開始從疏勒城出發,沿著驛站向蔥嶺方向行進,到達蔥嶺守捉城附近。戴望對身後的一名隨從低聲吩咐,命他親自從蔥嶺守捉前往天竺,沿途重新檢查各個驛站,然後到達曲女城重新更改發貨時間。

    他們則從蔥嶺守捉往西巡邏,每經過一個驛站都要停下來檢查。雖然李嗣業已經左遷至隴右采訪使,掛著安西副大都護的名號,對這些驛站還真是管不著。也得虧疏勒鎮鎮使是趙崇玼,於闐鎮的鎮使是封常清,二人無論是念舊情,還是狡兔三窟,都為戴望大開方便門庭,也派出了自己的部屬,跟著他們沿著驛站沿路巡閱檢查。

    事實證明李嗣業不需要隨從,他實在是低估了自己的影響力,整個於闐鎮驛路上的百餘座驛站都是在他的關懷下修建起來的,當地驛使和百姓都對其感恩戴德。

    這是當前降低成本的最佳辦法,也是人們在對製度、規定最為陌生的時代裏,是依靠個人魅力所進行的管理。如果順著這個話題講下去,甚至可以探討出人治社會的悲哀。這條商路想要長久地運轉,必須擺脫受個人影響的特色,戴望就算能夠快速從他手中接過,改變為自己的影響力,但戴望以後呢。

    現在就不應該管那麽長遠的事情,這條商路籌建的目的,完全是為了滿足李嗣業擴充勢力,應對天寶末期的軍事政治危機。

    ……

    陽關位於敦煌西南七十裏處,是一座建立在戈壁灘上的城關隘口,黃沙漫漫中隻有刺柳和胡楊伴隨著發黃幹裂的夯土城牆。

    這座關城始建於漢武帝元鼎年間,此地作為通往西域的門戶,是絲綢之路南道重要的關隘,也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漢初修建它的功用是為了防禦匈奴,如今它作為軍事關隘似乎用處不大,卻有一定的經濟作用。

    從河西前往西域的路徑必須要途徑玉門關或陽關兩道關卡,駐守陽關的軍隊除去查驗過往商戶過所外,還要收取一部分的商稅。這些商稅在河西的財政收入中,占據了不小的份額,用來供養駐紮在附近的豆盧軍和肅州的玉門軍。

    眾人騎著駱駝、馬匹到達關外,才發現四周均是光禿禿的戈壁硬岩,隻有孤零零的城關聳立在戈壁灘上,往東有河流橫貫,往西有川穀阻擋,足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附近沒有現成的建築物,給他們謀劃終點站的商行及囤貨倉庫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在戴望的預想中,在陽關的附近建造商行需要花費一萬貫,但如果將商行移到陽關內,就需要為接下來運抵的貨物繳納大量的稅金,即使想要避稅,也要進行一番運作花費。

    隻可惜他還不是河西節度使,就算如今身為隴右采訪使,有些規則還是必須要遵守的。

    鎮守關隘的乃是豆盧軍下屬的一支五百人營,由一名中郎將押官在此駐守。

    他們在高坡上舉目眺望之後,李嗣業揮了揮手:“我們入關。”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