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章 懷來、懷來(2/4)

作者:恒傳錄字數:10194更新時間:2020-01-06 04:51:32

    

    “季主任,今來,你可要好好給我上一堂生動的智能化生產資源管理管理的科普課呢。”任曙霞笑著向季德明問道。

    

    “任總的大名,我們誰人不知呢,這套腕臂吊弦智能化預配裝置生產線,不還是您牽頭搞得科研項目嗎?”這位五十歲左右的老物資專家季德明一臉笑意地。

    

    “那現在好用嗎?”任曙霞饒有興趣地問。

    

    “好不好用,您一看便知道了!”季德明此時卻不願破,而是帶著他們來到了預配中心區。

    

    一走進這個寬敞、明淨的預配中心,首先映入眼前的就是那套碩大的廂式腕臂自動化預配生產線,任曙霞望著這套工裝設備:它符合智能化、信息化、自動化生產條件,能夠直接讀取腕臂預配參數,自動完成送料、下料、切割、鑽孔、裝配零部件、標識腕臂信息等工序,實現快速、精確地預配組裝接觸網腕臂裝置,充分滿足智能化高鐵鐵路建設的需求,不由得問起旁邊操作人員:

    

    “現在預配一套腕臂需要多長時間呢?”

    

    還沒等工作人員答話,季主任就笑嗬嗬地:

    

    “任總,將管材及所需零件送入接觸網腕臂自動預配平台,測量腕臂長度,切割管材、分揀料頭、轉移管材,尋孔定位並套上零部件緊固,5分鍾內一氣嗬成,自動完成作業。”到這裏,季德明滿臉羨慕地看了一眼任曙霞,接著道:

    

    “任總,您牽頭研發的該預配平台利用機器化減人,將原來12名操作人員配備要求降低到4人,實現了‘分散加工集中幹、空中作業地上幹、現場施工工廠幹’等轉變,極大地提升了接觸網腕臂預配平台的安全、精準效能。它在滿負荷狀態下完成每近200組腕臂預配,預製出來的每一根腕臂的技術標準誤差都控製在1毫米之內呢。”

    

    “我可不敢貪功呢,這都是現場技術負責人趙偉同誌的功勞呢?”任曙霞很欣慰,嘴裏卻是謙虛地道。

    

    著任曙霞又來到不遠處,那套姊妹花吊弦預配自動化生產線前,一邊看著,一邊問正在調試的技術人員:

    

    “你好,現在這套吊弦生產線的精度問題咋樣了,再過一兩個月,可就是它大顯神威的時候了。”

    

    那位年輕的技術人員,一邊擦了擦額頭上滲出的汗珠,一邊笑著答道:

    

    “放心吧,這個我們趙總去年年底已經解決了,我們與清華大學合作創建仿真模型,吊弦計算模擬仿真形象地模擬吊弦安裝後現場模型、接觸網狀態及參數等內容,通過仿真軟件驗證,優化吊弦計算結果,確保一次到位安裝,目前仿真模型已初步搭建完成,並融合在這套生產線上了,經過上百次的試驗,使誤差控製在±1mm範圍內;在提高精度的同時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呢。”

    

    “那就好,那就好!”任曙霞連聲稱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