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五十三章 吾心安處打個盹兒(2/5)

作者:微風小說網字數:26126更新時間:2019-12-03 01:21:44

    老者坐在馬背上,心中唏噓,大驪鐵騎如今亦是對梅釉國大軍壓境,天大地大,給老百姓找塊安身之地,給讀書人找個安心之處,就這麽難嗎?

    這位見慣了腥風血雨、起起伏伏的老江湖,內心深處,有個不可告人的念頭,大驪蠻子早點打下朱熒王朝便好了,大亂之後,說不定就有了大治之世的契機,不管如何,總好過大驪那幾支鐵騎,好像幾把給朱熒藩屬國崩出口子的刀子,就一直在那兒鈍刀子割肉,割來割去,遭殃受罪的,還不是老百姓?別的不提,大驪蠻子對待馬蹄所及的各國疆域,沙場上毫不留情,殺得那叫一個快,可是真要把眼光往北移一移,這幾年整個硝煙漸散的寶瓶洲北方,無數逃難的老百姓已經陸陸續續返籍,回到故土,駐守各地的大驪文官,做了不少還算是個人的事情。

    隻是這種注定一說出口就是錯的混賬話,老人就隻能自己用一口口老酒,澆上一澆了。

    那邊,三騎馳騁。

    依舊是幫著陰物鬼魅完成那百般千種的心願,再就是曾掖和馬篤宜負責粥鋪藥鋪一事,隻不過梅釉國還算安穩,做得不多。

    天下大亂,世道不好,老百姓們懵懵懂懂,惶惶恐恐,卻無可奈何。

    陳平安他們在一處荒郊野嶺的溪澗旁,遇到了一件咄咄怪事,一夥落草為寇的剪徑強人,竟然對著一個躺在水中巨石上的中年道人,愁眉不展。

    皮包骨頭的中年道人,出身朱熒王朝的道家旁門,如今是洞府境修為,原本覺得世道亂了,作為道士,就該下山救濟蒼生,不曾想遇到了一個精通相術的麻衣術士,確實是個高人,結果給他一看相,說他是個命中早夭、饑寒一生的可憐人,中年道士悲慟不已,便開始等死。

    那夥從石毫國流竄入境的馬賊,剛剛做成了一樁買賣,得了些不少銀子,在溪邊停馬,見著了這麽個要死不死的怪人,差點一刀就解決了中年道人,不料道人開心不已,求著那人出刀快一些,年輕馬賊反而心裏邊犯嘀咕,不敢下刀子了。道人一心求死,將那夥做慣了打家劫舍的強人給教訓了一通,說了些福禍報應的事情,畢竟是位山下百姓眼中的中五境神仙,又是譜牒仙師,學問與口才,還是有的,愣是沒讓人惡從膽邊生,倒是嚇得從頭目到嘍囉的馬賊們,一個個麵麵相覷,反過來勸說中年道人莫要輕生。

    於是陳平安就撞見了這麽一幕。

    馬賊們這會兒已經沒了殺人越貨的心思,何況也沒覺得那三騎好欺負,就故意視而不見。

    陳平安這邊則是無所謂,就停馬洗涮馬鼻,起灶生火煮飯,該做什麽就做什麽。

    中年道人見馬賊殺也不殺自己,洞府境的體魄,自己一時半會死又死不了,就隻顧著躺在石頭上等死。

    若是馬賊們對那三人見財起意,中年道人當然會攔阻,就當是身死之前,積攢一樁小小的陰德,下輩子投個好胎,最少長壽些,繼續修道。

    陳平安捧著飯碗蹲在河邊,那邊也差不多開夥吃飯。

    一個燥脾氣的年輕馬賊瞥見陳平安的視線,對陳平安瞪眼道:“瞅啥瞅,沒見過英雄好漢吃飯啊?!”

    一個馬賊頭目,好心去石頭上那邊,給中年道人遞去一碗飯,說這麽等死也不是個事兒,不如吃飽了,哪天打雷,去山頂或是樹底下待著,試試看有沒有被雷劈中的可能,那才算一了百了,幹幹淨淨。中年道人一聽,好像有理,就琢磨著是不是去市井坊間買根大鐵鏈,隻是仍是沒有接過那碗飯,說不餓,又開始絮絮叨叨,勸說馬賊,有這份善心,為何不幹脆當個好人,別做馬賊了,如今山下亂,去當鏢師不是更好。

    馬賊頭目有些心動,端著飯碗,離開河中巨石,回去跟兄弟們合計起來。

    陳平安覺得有趣。

    扒完碗中米飯,陳平安腳尖一點,飄向巨石,一襲青衫,衣袖飄搖,就那麽瀟灑落在中年道人身邊。

    那個年輕馬賊差點沒一口大米飯噴出來,結果給馬賊頭目一巴掌拍在腦袋上,“瞅啥瞅,沒見過江湖上的英雄豪傑啊?!”

    陳平安盤腿坐在巨石上,微笑道:“這位道長,為何尋死?”

    中年道人其實是個和善之人,閉眼輕聲道:“命中該死,大道無望,不死何為。”

    陳平

    安笑道:“道長可知道,儒釋道三教都極為推崇的一本‘正經’,嗯,就是被人稱為群經之首的那本古書,有句話叫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

    中年道人點點頭,“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我們便說道生一,一生二,衍生萬物。”

    陳平安說道:“魔障一來,修道之人,尤為艱辛,哪怕手擁百萬雄兵,亦是難退心中敵。”

    中年道人坐起身,哀歎一聲,“道理我都懂,可我不過是資質平平的洞府境,哪敢奢望大道在我,委實是戰戰兢兢,思來想去,始終無法破開心中關隘,隻能寄希望於下輩子了。”

    陳平安瞥了眼那邊的山中馬賊,點頭道:“確實,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都一樣。”

    中年道人強顏一笑,“你的好意,我心領了。”

    一個瘦骨嶙峋的中年道人,一個形神憔悴的年輕人,萍水相逢山水間。

    雙方點到為止,就此別過,並無更多的言語交流。

    那撥馬賊如釋重負,尤其是那個年輕馬賊,覺得自己剛剛在鬼門關打轉了一圈。

    曾掖無法理解那個中年道人的想法,遠去之時,輕聲問道:“陳先生,天底下還有真願意等死的人啊?”

    陳平安點頭道:“修行路上,千奇百怪。那位道人,若是按照佛家的說法,唯有先自了,才有棒喝的機會,不然任你是高僧大德一棒敲下去,也敲不出個立地成佛,隻會讓人一頭包,直喊疼。嗯,你們兩個,聽過一樁佛家公案嗎?一位高僧說,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另外一位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兩個偈子,你們覺得有高下之分嗎?”

    曾掖搖頭道:“聽不懂這些。”

    馬篤宜笑道:“當然是後者更高。”

    陳平安輕聲感慨道:“佛家立意,興許是後者更高,可前者卻是世間癡迷漢人人可坐的渡船,當自渡之人,放下手中竹蒿,起身登岸,最後走出了下船的那一步,才可以說自己悟了後者,漸悟是頓悟之本,這裏邊的先後順序,其實還是有的。人生在世,心鏡蒙塵,不擦拭就會積垢,黯淡無光,哪有天生就直達彼岸的佛子。”

    陳平安笑了笑,補充道:“兩個偈子都好,都對,之所以跟你們閑聊這個,是因為我先前遊曆青鸞國那一趟,路上聽聞士子說佛法,對於前者十分不屑,單單推崇後者,加上幾本類似文人筆劄的雜書上,對待前者,也喜歡暗藏貶義,我覺得有些不太好而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