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5章 李按台坐鎮南台寺 邵大俠月夜殺貪官(1/5)

作者:熊召政字數:21440更新時間:2023-10-23 01:53:41

    薑風在福嚴寺山門前與李延一行告別,隨報信的武弁即速來到南台寺,在這裏等他的“李大人”不是別個,正是湖南按察使李義河。

    五月初,皇上接受李貴妃的建議,派出大內中貴分別前往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青城山、武當山、崆峒山以及衡山等八大佛道名山敬香祈福。曆來,這種大型的皇室活動,雖不關涉國計民生,內閣也得積極參與,協助辦理。接到旨意之後,內閣照會禮部以及欽天監選派了八名官員陪同大內中貴一同前往。又從兵部選派八名官員,各領一隊錦衣衛,負責沿途的保衛和接送工作。這八支隊伍選了吉日,一同離了京城浩浩蕩蕩前往各處名山。給皇上辦差,那領隊的中貴頤指氣使飛揚跋扈自不必說,就是一般的隨行人員,也都驕焰逼人。這八支敬香隊伍一路行州過縣,都有地方官員過境接送。那些頭頂烏紗身穿官袍的官員,都是飽讀詩書的進士出身。雖然打心眼兒裏瞧不起皇上跟前那一群“沒根”的男人,卻又得罪不起。敬香隊伍到了自家管轄地界,好酒好肉款待不說,還得以孝敬皇上置辦“香火錢”的名義,大大送上一筆銀子。卻說來衡山敬香的這一支隊伍,領頭是內宦監太監章公公。他人還沒有離開京城,張居正就寫了一封信給李義河,告訴這位章公公原是李貴妃所居慈寧宮的管事牌子,希望李義河慎重接待。就是沒有這封信,李義河也不敢怠慢,有了這封信,他更是把它當頭等大事來辦。在長沙接到章公公一行,為之大擺筵席接風,著實熱鬧了一番。爾後,趁著章公公在長沙還和其他官員有些應酬,李義河又先行動身來到衡山,就地指揮安排章公公一行上山敬香事宜。在李延上山的頭一天,李義河就住進了衡山南台寺。衡山上有福嚴寺、方廣寺、丹霞寺、南台寺四大叢林,均是唐朝以前的古刹。其中以南台寺周圍的風光最好,而且為施主準備的住房也最為精致,李義河選中這裏作為章公公一行上山敬香的居留之所。

    這李義河也的確是一個能上能下的角色,一個官居四品的堂堂按台大人,親自指揮一應雜役清理打掃寺院客舍。哪裏該擺一隻椅子,哪麵牆上該掛幅畫兒,他都要親自發話。最後還與方丈一起製訂出接風“素筵”的菜譜。忙活了一天,人也有些乏了。回到客舍躺在竹椅上閉目養了一會兒神,忽然聽得寺院裏傳來喧嘩,命人前去詢問,告之說是前來投宿的香客,已被寺中的知客僧回絕了。李義河由此想到眾多的遊山客身份不明,若讓他們滯留山上,其中如果藏了歹徒驚擾為皇上祈福的“欽差”,那自己的十分殷勤也就會全都泡湯。想到此,他便命人火速去找薑風,要他連夜派兵前往各寺院道觀,把留宿山上的遊山客一律清下山去。

    卻說薑風氣喘籲籲跑來南台寺,叩見李義河領取指示後,當即麵有難色。

    “看你臉上有犯難之意,究竟有何意思?”李義河坐在躺椅上,斜睨著垂手站立的薑風。

    薑風一介武夫,說話直通通的:“我這個把總,管帶一百來名兵士。這山上各處寺觀住宿的遊客,多則上千,少說也有幾百人,如何一時清得幹淨。”

    “做一點事就叫苦,這成何體統!”李義河說著就惱下臉來,申斥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朝廷花大把銀子養著你們,就指望這時候派上用場,你莫給我低眉落眼做臉色,反正今晚上要把遊客清理幹淨。”

    薑風知道拗不過,便說:“李大人,這任務卑職接下,但我也得討個章程。”

    “說吧。”

    “如果遊客不肯走呢?”

    “攆!”

    “攆也攆不走呢?”

    “你這個把總執行公務,有隨機處置之權,這樣簡單的事,還須問本官?”

    “按台大人,我當然得問。卑職手下兵士,個個手執兵器,如果和遊客推搡扭打起來,說不定就會鬧出人命。”

    “你想嚇唬本官?”

    “卑職沒有這個意思,按台大人不要誤會。”薑風忙不迭聲解釋,“去年八月南嶽香市,一天上山敬香的遊客就有一萬多人,卑職手下人維持秩序,就和一些愣頭發生衝突,雙方動起刀來,還真的鬧出了人命。”

    “既是這樣,碰到蠻不講理的人,不等他動手,先拿枷把他鎖了。”

    “這也是個話。”

    薑風本是領會的意思,但話說得不得體,李義河也就產生了“秀才遇到兵”的懊喪。薑風還欲問什麽,廟裏的知客僧走了進來,說是方丈請李義河過去。

    李義河隨知客僧走過一個過堂,到了對麵廂房,這裏也是一排客房,方丈站在一間客房門口,朝迎麵走來的李義河施了一禮,說道:“依李大人的意思,我們用碧紗籠把這首詩罩了,不知合不合意,還請李大人過目。”

    李義河跨進房間,這是寺中最好的客房之一,預備給章公公住的。隻見雪白的牆壁上安置了一個製作精巧的碧沙籠。內中罩著的是書在白粉牆上的一首詩:

    一枕孤峰宿暝煙,不知身在翠微顛。

    寒生鍾磬宵初徹,起結跏趺月正圓。

    塵夢幻隨諸相滅,覺心光照一燈燃。

    明朝更覓朱陵路,踏遍紫雲猶未旋。

    落款九個字:宿南台寺,張居正並書。

    李義河偏著腦袋盯著牆壁出神,方丈也不知他是在欣賞詩呢還是欣賞碧紗籠。站在一旁等了一會兒後,小聲問道:“李大人,這碧紗籠你看做得如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