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三章 當代袁隆平(2/2)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5156更新時間:2020-08-14 12:05:59

    趙昊像在說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道:“晚稻也可如法炮製,這樣種兩季稻的時間也很寬裕了,再也不用擔心春暖太遲、秋寒過早了。”

    “呃……”老者有些被打擊到的樣子,一屁股蹲在田埂上,喃喃道:“原來這法子不是老夫獨創的,你們昆山那邊也知道。”

    趙昊忙安慰道:“昆山那邊並不會提前育苗,整個江南都是四月插秧,我們自然也不例外。”

    “那你……”老者抬頭看著趙昊。

    “我也是方才聽了孟河先生的話,才靈機一動想到的。”趙昊忙笑著解釋過去,他當然不能說,這在後世都是常識了。

    但這常識,正是眼前這位老者,帶給華夏百姓的。

    他就是大明的袁隆平——溧陽之光馬一龍。

    這位馬一龍老先生,跟馬克龍、馬應龍、馬卡龍,並無任何關係。

    人家可是書香門第、世代官宦出身。他的父親、叔叔,都是進士出身。馬一龍本人,更是順天府的解元,嘉靖二十六年進士,與張居正一起選庶吉士,可謂前途無量。

    但他們這一科,都遇到了一段難捱的光景——他們一入仕途,便遇上了嚴嵩構陷夏言,目睹了首輔棄市的慘烈一幕。接下來的十幾年裏,朝堂暗無天日,奸佞當道,對任何有良知的官員,都無比的煎熬。

    他們中有人選擇了與嚴黨死鬥,比如楊繼盛。有人選擇了隱忍以待,比如張居正。也有很多人,選擇了棄官歸鄉、不為五鬥米折腰,比如馬一龍。

    馬一龍五次上疏、乞養老母,終於在嘉靖三十八年從南京國子監司業任上致仕。

    回到溧陽老家後,他便開辦了這所務本書院。立誌培養會種地、懂農民的讀書人。

    因為他認為‘農者、天下之大本也’,那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書呆子,根本不會把農民和農業放在心上。讓這些人當官,隻會給農民帶來災難,動搖國家的根本。

    隻有真正會種地的讀書人當了官,才能知道農民是怎麽想的,才能不被奸民胥吏蒙蔽。雖然這不一定能保證他們會做個好官,但至少可以讓他們不會好心辦壞事。

    此外,他還捐資設義田,招募農民墾種,采用分成製,把收獲的一半給傭工,另一半為縣裏修橋鋪路、捐資助學……趙昊在昆山搞得職工農場,就對他多有借鑒。

    因為馬一龍根據自己的農事經驗,編纂了好些農業著述。比如《農說》、《農經》等等,從稻桑棉的種植,到農業生產的安排,還有農具、肥料、育種、病害防治等各個方麵皆有闡述。

    就這麽說吧。溧陽的土地,每畝能比別處多收一石,皆拜他所賜。

    趙昊專程前來,就是想請他出山,擔任江南集團的總農技師。

    想想吧,隻要有他在,種兩季稻非但毫無風險,每畝還能多收一石。六十萬畝地就是六十萬石!

    僅僅一個昆山,每年就能多收入一百萬兩銀子以上!

    這馬一龍才是真正的財神爺呢!

    ps.第二更,求月票!

    62680/561763881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