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三十八章 禦前會議(1/3)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7114更新時間:2020-08-24 01:27:52

    紫禁城乾清宮正殿富麗堂皇。

    地麵用金磚鋪墁,磨磚對縫、塗以桐油,光潤細膩如墨玉一般。

    天花板上樣式繁複的藻井,描繪著威嚴的蟠龍圖案,鑿井下是高懸的匾額,上書‘崇賢尚德’四個遒勁的大字。

    匾額下,金漆雕龍的屏風前,隆慶皇帝頭戴烏紗折角向上巾,身穿紅色圓領窄袖袍,腰間束著玉帶,神態懨懨的坐在龍椅上,雙目失神的看著殿門外。

    七層髹金寶座下,大臣們又吵成了一鍋粥。每當此時他都感到深深的厭煩,為什麽不管議什麽事,都會吵起來?

    這些服蟒纏玉的部堂高官們,一個個平素自詡養氣功夫一流,在衙門裏在下屬麵前,不是都很有風度嗎?為何就喜歡在自己麵前吵架呢?把個乾清宮當成減壓房了嗎?是不是還要朕給大爺笑一個?

    呃,給錢的話,也不是不可以商量。

    嗡嗡感覺好煩,嗡嗡想要回去看書了……

    好在皇帝走神,並不影響大臣們吵架,哦不,發言的熱情。反正他們也習慣了隆慶皇帝在朝會上走神打盹、一臉呆滯的樣子。甚至一度有傳言,懷疑陛下智商有問題……

    不過無所謂了,反正我大明群臣早就習慣了不靠皇帝決策。要是換上個愛插嘴的皇帝,大家還不舒服呢。所以這樣挺好,聖天子垂拱高坐,當好他的吉祥物,國家大事就交給我們這些能幹又忠心的大臣吧。

    括弧,僅指正途出身的文官,武將和宦官不算人。

    ~~

    今日禦前會議討論的是重大議題——如何治理黃河,恢複漕運?

    為此,三位內閣大臣、戶部尚書劉體乾、工部尚書朱衡,並星夜返京的兩位河臣潘季馴、翁大立,漕運總督趙孔昭,以及工科給事中、工部管理南河的郎中等二十餘名朝廷官員齊聚禦前,商討對策。

    大明京師九邊的糧草全靠大運河供給,但大運河是南北向的,黃河是東西向的,因此兩者必有交集。數千裏黃河挾帶巨量泥沙滾滾而來,自然每每對羸弱的人工運河造成巨大衝擊。

    這就造成了一個必然惡果——朝廷評價治河效果的標準,不是看河道是否通暢安流,而是看漕運是否暢行無阻。如果漕運不通,你治河的效果再好也有罪。隻要能保住漕運,黃河泛濫成什麽樣都是大功一件。

    因此河工、漕運兩個衙門的職責糾纏在一起,分工不明、互相推諉,矛盾十分尖銳,出了問題就向對方衙門推卸責任。

    尤其是素來蠻橫的漕運衙門,隻要漕運延期或者出現了損船沉船,就會借口河道不便,把責任全都推到河道衙門。這次也不例外。

    便聽那漕運總督趙孔昭,向朝廷義正言辭的控訴,河道衙門平日裏如何付敷衍塞責、偷工減料、頭疼醫頭、缺乏規劃,以至於黃河稍一決堤,六百裏河道便盡數淤塞!

    所以我們漕運斷絕都是河道衙門的錯,朝廷要治就河道的罪,與我們漕運衙門無瓜。

    現任河道總理翁大立,當然不能任憑對頭,把屎盆子往自己頭上扣,便麵紅耳赤的逐條駁斥。說自己和河工同仁兢兢業業,嚴格按照規劃來,從未偷工減料。之所以決堤,一是因為遭遇罕見的桃花汛,二是因為歸屬漕運衙門負責的淮河疏於疏浚,入海口淤塞嚴重,這才導致黃河下遊出水不暢,最終在沛縣決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