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玩點新花樣

作者:鄒當榮字數:2206更新時間:2023-10-24 00:53:22
玩點新花樣 這幾年,我一直靠寫作為生。工作單位,無非是給我提供了一個臨時的通訊地址而已,除此以外,也許僅能增添我創作的素材。 我換動了很多單位,也嚐試過多種體裁,目前的創作主要分三部分。一為小說,以小小說為主,主要刊發於《短篇小說》《百花園》《中華傳奇》等文學期刊,向文友們證明我還活著,而且沒有倒掉文學這碗飯;二為特稿,也就是社會紀實類報告文學,主要銷往《知音》《家庭》《深圳青年》等大眾期刊,以撈取巨額的稿酬,從而改善家人以及我自身的生存環境;三為暢銷書稿,以推介電視熱點欄目台前幕後的故事為主,為我以後向電視事業發展打基礎。 生存的壓力迫使我離文學越來越遠,距文化越來越近,漸漸的,我也就不再把自己當成是一個作家,而是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寫手。讀者需要什麽,我就生產什麽。在這個大前提下,我再去玩點兒新花樣,尋求發展。而小小說這種文體,正好可以容納我所有的小聰明。 我曾經樹立起一杆叫做“調侃小小說”的旗幟,想借古代名人既有的聲望來編造現代故事,達到借古諷今的效果,《李白當記者》《李白當編輯》《西門慶和他的兩個未婚老婆》等,就是我當初的實驗品。後來,我又以自己為調侃對象,創作了《狐仙夜訪鄒當榮先生》係列調侃小小說;采取新聞和小說相結合的方式,撰寫了《我和趙薇的故事無關風月》等文學期刊和大眾期刊都歡迎的稿件。盡管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效果,卻令人耳目一新。 就這樣,在小小說文壇,我成了一個神出鬼沒的“魔教”中人。感謝《小小說選刊》的編輯老師打破門派歧視,讓我可以在小小說的百花園中施展旁門左道的邪派武功。 我也曾一度覺得困惑,不知這小小說要怎麽調侃才能保證可讀性和深度兼顧,並為此求教於省作協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師。原來他也有類似的困惑,他也想得千字千元的高稿酬,卻苦於找不到門道。他說,同樣是謳歌真善美,鞭笞假惡醜,何必在乎表現形式呢?隻要堅持在寫,隻要寫出來的東西有人要,管它是什麽體裁?文學本來就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如果大家都墨守成規,還有什麽發展可言?唐詩宋詞元曲當年是何等繁榮的文體,如今雨打風吹,早已被曆史的風塵淹沒於書櫃,可見,世上所有的文體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啊! 我覺得他的話有些道理,也就悶著頭一頓亂寫,果然,應了“亂棍打死老師傅”一說,通過作品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當然,我並不認為自己的做法萬無一失,也許這是一種玩火的行為,甚至會成為“調侃小小說”這種實驗文體的犧牲品,但我無怨無悔,並自信說不定哪天還真的會玩出個新花樣來。 1999年10月於長沙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