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二章 殿試(上)(2/3)

作者:榴彈怕水字數:8548更新時間:2020-05-14 09:23:16

    “非是此意。”趙玖依舊坦誠。“眼下中原各處官吏缺額並沒有多到這份上,更何況錢糧還是緊張,官吏都也在半俸……其實朕此番取士,有意多發禦營軍中效命……如何?張太尉可要些進士入你水軍中聽令?”

    張榮愕然一時,欲言又止,便是受了官家旨意,一起過來的韓世忠、張俊、嶽飛、李彥仙、王彥等其他節度使也都紛紛愕然,兩個禦營正副都統,也就是王淵、曲端,也各自失態。

    相較而言,隨侍的文官大臣們,自呂好問以下,三位宰執、一位禦史中丞,外加六部主官、數名翰林學士、幾位中書舍人,反倒是沒有什麽言語……也就是其中幾個人微微皺了下眉頭罷了。

    很顯然,這群人應該早就知道這番安排了。

    不過,如此有悖於文重武輕政治傳統的安排之所以能夠順利通過,自然有一段秘辛——具體來,乃是跟近來東京城內的一位風雲人物有直接關係。

    而此人便是胡寅親父、道學名家胡安國了。

    話,當日胡安國入覲,肯定沒有那些太學生腦補的那麽多戲;也沒有胡安國自己輕描淡寫,顯得多麽失敗一般……最起碼從趙官家的角度來看,他那和胡安國其實算是談笑風生,外加和平分手的。

    首先,胡安國並非是什麽腐儒。

    他提出的那些意見,諸如應該以軍事為先、堅守舊都等等,跟趙官家乃至於中樞目前的執政理念其實是相合的,非隻如此,作為一個之前中了進士便回去隱居的人,胡安國那次麵聖,其實是出了很多當政者注定難以觸及的要害問題的。

    比如,這位大儒就直接當眾指出,朝廷內部的官員已經有了結黨的傾向,東南、巴蜀、荊襄等各地重臣在中樞都有自己的羽翼,時常為霖方利益與子宰執搞對立……引得李光、朱勝非、劉子羽等人各自惶恐。

    再比如,胡安國公開提出了‘兵權不可假於人’,他是第一個稱讚趙官家與統製官們建立劄子製度的人,而且他認為這還不夠,官家應該進一步嚐試將子和中樞的權威滲透到軍隊的更深入層麵。

    而正是借著這兩個當時忽然當眾拋出的敏感議題,趙官家才能順水推舟,將之前一直受到副相許景衡、禦史中丞李光強烈反對的進士入軍一事,給正式通過。

    實際上,到了那個時候,趙官家對這位道學名家已經有了幾分喜歡了,他是真覺得胡寅的爹好像比胡寅還好用……大胡同學隻能用來在戰和問題上定錨,可這位老胡先生卻是能在許多政務上起到定錨作用。

    不過,最終的結果所有人也都知道了。

    資曆極高、名聲極大,又有正經出身的胡安國還是沒能一躍而為中樞重臣,隻是得到了館職與恩賞,本質上還是閑置了。

    原因倒也清楚。

    當先一個,便是這位老胡先生的表現引起了宰執們以及其他重臣的警惕,這麽一個理想化的大儒擺在這麽一個總喜歡惹事的趙官家身前,兩人加起來怕是不比當日呂頤浩和官家在一起更容易對付吧?

    誰敢留他?

    另外一個,自然便是引起了巨大爭論的‘養氣’之了。

    平心而論,趙官家並沒有對這個‘氣’有太多反福

    哪怕胡安國專門強調了,他這個‘氣’不是一種形象化的比喻,而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宇宙本源與道德的結合,趙玖依舊沒有覺得荒謬……原因很簡單,看人要講一個時代視角的。

    你趙玖二十來歲就知道氧氣,人家胡安國胡子一大把卻知道‘養氣’,那是你這個人特殊,不是人家水平不協…因為這年頭的主流哲學思想,就是要把道德這種虛無縹緲東西跟宇宙萬物至理連到一起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