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七章 彌合(下)(2/5)

作者:榴彈怕水字數:15096更新時間:2020-05-14 09:23:17

    事關重大,於是乎,三位宰執趕緊再度聯名遞上一個臨時寫好的劄子,直接簾的指出了官家的謬誤,請藍大官遞回。

    而趙官家也知錯就改,當即再讓藍大官又跑回來,卻是同意了宰執輪流入宮值守的建議,但同時官家也指出來,可以適當補上一個樞密副使,以減輕負擔。

    這一次,他因為在病中,就不直接指名委任了,而是請宰執們連同都省、樞密院重臣們即刻議論出一個妥當人選……但要快,因為明日便是中秋,然後就是‘秋後’了。

    聞得此言,幾位宰執如何還不明白,這官家便是真有些懨懨,那也是真病假病湊一起了。

    然而,明白歸明白,這三位卻也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放棄這個機會的……因為,這可是在推介宰執。

    政治即人事,而這是最高等級的人事問題,公也罷、私也好,事關根本。

    唯獨此事終究得趙官家拍板,卻是須盡力從自己夾袋中推介一個能讓官家認可,或者在官家夾袋內尋找一個自己最認可的人選才校

    總之,就是那個意思。

    “可惜了。”

    明日便是八月中秋佳節,樞相汪伯彥卻枯坐書房,對著空白的劄子文案一晚上難得動彈,連累著他剛剛定下的女婿趙伯藥和兒子汪憶一起幹坐半日,不曾享用半點家常。

    “若相公實在是沒有人選,何妨做個順水人情,又或者尋個官家最中意之人薦上去?”已經定了汝州通判的趙伯藥猶豫片刻,心相對,而由於尚未真正成禮,隻是定,所以這位新科狀元也隻是尊稱未來嶽父為相公。

    “不是這個意思。”

    汪伯彥幽幽一歎。“老夫經康履黃潛善一案,能久居樞密之位,已經是聖寵恩渥了,事到如今,又怎麽會一意圖什麽自家羽翼以至於惡了官家與諸位同僚呢?唯獨此時忽然想起一人,實在可惜,所以感歎……”

    趙伯藥自然不明所以,但汪憶卻心中微動,繼而醒悟:“父親可是在可惜師兄?”

    “是啊,你師兄若在,資曆、學問、能耐、人品俱是抬舉宰相的好契機……”汪伯彥微微頷首,繼而撚須搖頭。“老夫尚且記得,當日年輕,家境貧寒,蒙家鄉王知縣看中,他在縣中築英才館,專門讓備考的老夫去做館,好讓老夫補貼家用,你師兄恰好是王知縣外甥,所以專門接到館隨老夫進學,當時便有人感慨,這一棟院子,將來要出兩個宰相……如今老夫固然成了宰相,可你師兄卻依然在北地遷延,不知道要受何等苦楚?”

    趙伯藥一時不解,便向自家大舅子看去。

    而汪憶倒也幹脆:“此人正是當日靖康中的主戰領袖,禦史中丞秦檜秦會之……靖康之變,他為守臣節,被金軍一並擄去。”

    言至此處,汪憶稍微一頓,複又加了一句:“別的不清楚,最起碼去年我被父親遣人贖回時,他和當日隨二聖北狩的諸多大臣、貴戚子弟一起,皆是不知音訊的。”

    趙伯藥早已經肅然起敬。

    這是當然的……要知道,靖康之恥,北狩的可不隻是二聖和宗室男女,許多東京貴戚子弟,諸多大臣,當時也多被金人一並擄走。

    而這些,都是被默認為守節榜樣的。

    不然呢?

    難道要把人家當成宋奸來對待?

    話,這些被擄大臣,激烈一點的,知道金人是個什麽形狀,早早了結的固然有,比如樞密院都承旨劉子羽父親劉韐;先前保有一絲希望,進了金營發現被騙,選擇激烈殉國的也肯定有,比如翰林學士李若樸兄長李若水;但固守臣節,低頭隨二聖一起北狩的,也毫無疑問是忠臣啊!

    這要是不算忠臣,那被擄後死在白溝的張叔夜算什麽?怎麽定性?

    難道出國家邊界線前死掉的才算是忠烈大臣,過去了才死的,或者一直沒死的就是宋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