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八章 緣由(2/5)

作者:榴彈怕水字數:19890更新時間:2020-09-22 05:07:42

    楊沂中終於俯首稱是,並飛也似的逃走了。

    “此事暫時這麽處置……但須這些連名字都找不到的人一個說法。”趙玖合上名冊,複又麵無表情看向身前幾位宰執。“弄個無名義烈碑如何?死了成百上千萬人,總該有個碑的。”

    “現在不妥。”又是呂好問,這讓趙鼎、張浚二人增添了另一種羞恥感。“官家,此時距離中秋就幾日了,來不及做大碑的,若立小碑不免敷衍。何況,如今隻是轉守為攻,是為了穩定人心而為,不是真正祭奠的時候,待北伐之後,收複兩河、平定燕雲,金甌重建之時,再起大碑何妨?”

    “總是要有的。”趙玖點點頭,複又搖了搖頭。“但呂相公所言也有理,先定製個顯眼的大的空白牌位吧,禮部安排一下,務必居中安置!”

    已經略覺口腔幹澀的翟汝文趕緊應聲。

    “今日便這般吧,有事過幾日再說!”交代完了這一點,狀若無事的趙玖揮手示意,乃是要屏退眾人的意思。

    呂好問以下,所有人一起拱手行禮,也都和楊沂中一般不做耽擱,匆匆而走。

    且不提趙官家攆走群臣後是何心情,也不說楊沂中得了個這般差事要如何處置,隻說群臣轉出石亭幾十步外,便再度分流,近臣們往後宮魚塘不遠處、迎陽門內景福宮背麵的廂房中而去……那裏是他們在後宮執勤的正經公房,此時雖然躲開官家,但身為近臣卻終究是要在此處候命的;而呂好問以下的那些宰執重臣,乃是乘著夕陽向西出臨華門,再轉向南麵,緩緩歸去。

    “呂公相是真相公。”

    一路上,眾人無絲毫言語,但走了一半,將過宜佑門時,趙鼎卻忽然開口感慨,引得周圍人紛紛微怔。“剛剛若非是呂公相,我等幾乎要無法。”

    “確係如此。”李光也感慨了一聲,素來喜歡在這種場合抗辯的他剛剛根本就是整個人陷入一種虛脫姿態,想反駁無法反駁,想阻止無力阻止,隻讓他羞慚入地。

    “什麽真相公假相公,都是被逼的……”呂好問抄手走在最前麵,聞言隻是回頭瞥了一眼,便又轉回來邊走邊緩緩說道。“跟官家一般,被逼到這個位置上,不想做也得做,不想說也得說。不過說句實在話,若是趙相公能先說了,我何必再說?正若我們能先說了,其實官家也未必要說那種話的。”

    趙鼎半是尷尬,半是無奈:“有些事情真的是想不到的。”

    這是天大的實話,其實看今日趙官家的反應,也是忽然想到,純屬意外,所以呂好問隻是微微搖頭,便繼續向前。

    但不知為何,臨到宜佑門前,他卻又忽然駐足,繼而引得所有人一起駐足。

    “趙相公,你今年多大?”呂好問轉過身來,正色相詢。

    “四十七。”趙鼎心下警醒,卻又應聲而對。

    呂好問點點頭複又看向張浚:“張相公呢?”

    “三十五。”張浚有些猝不及防。

    “劉相公?”

    “四十九。”劉汲趕緊做答。

    “陳相公。”

    “老夫快六十了。”陳規撚須感慨。“承蒙官家恩遇,隻三載前,此生未曾想能位列宰執。”

    呂好問懶得理會陳規,隻是繼續詢問:“李公?”

    “五十三。”李光也不敢怠慢。

    “我快七十了。”呂好問微微點頭,肅然而對。“宰執裏,除了張相公年輕些,其餘都還算穩重,便是陳尚書、翟尚書也都如此……但諸位知不知道關西那幾位是什麽年紀?”

    眾人麵麵相覷,除了張浚心下警惕外其餘人都若有所思。

    胡寅、劉子羽、林景默,這三人的具體年紀未必一時清楚無誤,但絕對都比趙鼎要小,而且小很多。

    “實際掌兵權的八位帥臣,年紀又如何?”呂好問看到眾人會意,便繼續再問,而不待眾人回答,他便直接揭曉答案。“張伯英最大,四十五;王子華(王德)次之,四十四;韓良臣再次之,四十二;其餘自曲大以下,皆未至四旬,嶽鵬舉更是隻有二十九歲……”

    “但都是英傑人物。”張浚忍不住插了句嘴,以作辯護。

    “正是這句話。”呂好問微微頷首。“都是英傑人物……而關鍵是,官家也隻有二十五歲。”

    “公相何意?”李光正色相詢。

    “並無他意,今日老夫隻是想冒昧問一問諸位,自古君王用人,可有如官家這般願意妥協的嗎?”呂好問緩緩以對。“堯山之後,以官家的威能,明明可以組建一套讓年輕英傑來擔綱的班底,組建一套更對他脾氣的班底,卻為何還要用我們這些人呢?用林景默林經略不行嗎?用胡寅不行嗎?或者退一步,幹脆讓張樞相為都省首相,誰能攔他?再退一步,為堵天下人的嘴,用個資曆深厚的人,用更對他脾氣的呂頤浩呂經略不行嗎?但為何是你我?為何即便是紹興後,還要那般懇切留下李中丞?”

    “因為……”一陣沉默之中,趙鼎仰頭片刻,喟然而對。“因為官家想要借我們這些人的持重。”

    “不錯。”呂好問微微頷首,繼而嚴肅起來。“但回頭去想,咱們做了一年多的宰執,有些事情,你我卻持重過了頭……不說別的,若呂頤浩在此,當日議和迎二聖的事情根本就不會有!紹興的事情也不會發生!所謂輿論也最多指責在他呂頤浩一人身上,因為早在那之前,呂頤浩便能將那些在紹興離職之人給早早攆出去!諸位,不管後來動蕩有多小,紹興事中,讓官家親自處置二聖,讓官家親自免去那七八十人,依然是你我所謂持重宰執的失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