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章 後繼(2/5)

作者:榴彈怕水字數:19796更新時間:2020-12-30 13:41:42

    而與此同時,不用想都知道,什麽十節度十二都統、百名統製官的怕是早已經走密劄渠道給官家問安,然後表達忠心了……說不得其中也有一些不懂規矩的,直接在密劄中請立太子了。

    換句話說,趙官家釣魚執法的行動,上來便可以宣告失敗了。

    然而,整個十一月,各處鬧鬧騰騰的表忠心,卻根本沒弄出什麽實質結果來。

    趙官家依然在後宮不出,但據說已經三日聽一次日常情報匯總了,而流言依然查不出來源,反倒因為中樞的格外重視弄得天下盡知。

    太子也沒有立,誰也沒有懲罰,當然,軍隊也沒有異動……按照某個喝醉了的統製官言語,趙官家在他的密劄裏回複了八個字,乃是‘不管你事,不要摻和’。

    好像事情就這麽僵硬了下去。

    不過,等到了十二月,官家依然缺席了月初的大朝會後,再加上揚州的遠支宗室們奏疏送到,哪怕是公開的氣氛也到底是有些奇怪了起來。

    或者說,這個時候,大部分人對這件事情的判斷都已經漸漸趨向了同一個方向。

    而果然,在最後一撥奏疏送達以後,釣魚失敗的趙官家終於公開露麵了……或者說是半公開露麵,因為地點選在了他的寢宮景福宮的前殿,也就是所謂延和殿內,而被召集的外廷重臣隻是包括了一位公相、四位宰執、一位禦史中丞、六位尚書而已。

    當然了,原本日常隨侍的各路近臣們,也得以列席……但明顯沒他們說話的份。

    君臣相對,外廷重臣們本能將注意力放到了官家姿態形容之上,而這位官家也根本沒做遮掩,其人自後院轉入,步履輕鬆,坐到殿中案後抬起頭來,更是麵色紅潤,生態從容,到底是一副早就痊愈的姿態。

    而看到這一幕,呂好問以下,絕大部分人卻是都保持了鎮定。

    當然,僅僅是絕大部分人。

    “外麵是不是在說朕無事生非?”趙官家落座後,自有大押班藍珪、禦前班直統製官劉晏與閣門祗候仁保忠上前將一堆堆整理好的奏疏搬到官家身前案上,而趁此時機,這位官家直接開口,卻有些似笑非笑之態。

    “官家不該以詭道禦人。”

    剛剛官家一進來就差點沒忍住的禦史中丞李光這一次終於徹底沒忍住,他直接上前,對著在殿中端坐的趙官家拱手諫言。“官家難道不知道自己的安危牽扯國家根本嗎?而這一月間又有多少人心動蕩,鬧出多少無端事情來嗎?是誰勸官家裝病這般許久,臣請斬之以謝天下!”

    趙玖看著身前幾案上堆積如山的奏疏,搖頭不止:“是朕自己的主意。”

    “陛下!”李光一時氣急。

    “李卿稍安勿躁。”趙玖依然不慌不忙。“其實,還請諸卿想一想,便是朕病中一時有了疑慮,忍不住試探一二,可後來病好,又何至於此呢?朕何必真在那裏無事生非?”

    “陛下。”刑部尚書馬伸黑著臉上前半步,拱手以對。“臣冒昧,陛下這‘試探一二’的意思莫非是承認那些流言其實是來自宮中?”

    “然也。”趙玖昂然相對。“是朕放出去的!”

    “敢問官家為何要這般無稽?!”馬伸的怒氣明顯比李光更勝一籌。

    由不得他如此,這些日子他比所有人都難熬……大家都把攻擊他當做是對官家表忠心的手段了。

    “因為朕十月底的時候是真的病重。”趙玖坦然以對。“那個時候一閉眼一睜眼一整天就過去了,是真怕一個不好夢中直接去見了道祖,再也醒不過來。到時候辛苦六七年,好不容易開創的局麵,誰知道會不會有什麽太上皇、和賢王、賢後冒出來給改弦易轍,恰如神宗後的元祐更化?”

    “元祐……”馬伸欲言又止。

    “元祐更化到底隻是黨爭。”趙玖打斷對方,然後隨意翻看起了自己身前的那些奏疏一。“而今日的局麵,卻是事關國家統一,朕如何能許人亡政息之事在此時出現?故此,十月底、上月初的時候,朕其實已經下定決心,若是真有人敢擅自串聯……哼……若二聖敢起爭位之心,朕便真敢做燭影斧聲之事;而若三位太後、兩位貴妃牽連其中,朕便也真敢效漢武殺子立母之事;而若是有什麽賢王、權閹什麽的敢冒頭,朕倒懶得尋什麽典故了,直接坑了了事……說到底,朕決不許國家偏安!哪怕是有一丁點的傾向都不許!朕活著,牽著、拽著這個國家也要抗金,也要北伐,朕死了,能帶走幾個禍害就要帶走幾個禍害!”

    趙官家語氣並不嚴厲,甚至有些隨意,但一番虎狼之詞娓娓道來,依然讓馬伸和李光牙關漸漸咬緊,也讓今日到來的重臣麵色徹底嚴肅起來。

    他們真不知道該怎麽吭聲。

    但是,還是得有人說話……不說話不行,不說話豈不是不忠不孝了?

    “官家慎言。”

    在趙鼎、張浚,以及包括二人在內的幾名重臣幾度欲言卻始終難以開口後,已經退休的呂好問歎了口氣,上前一步,稍作應對。

    “有什麽可慎言的?”

    在座中捏著手中奏折的趙官家並不抬頭,卻隻是抬眼去看身前的呂好問,然後目光從呂好問身上移開,再在其他那些朝廷重臣身上一一掃過後,方才繼續言道。

    “說到底,靖康之變,非是區區一城得失外加二聖北狩,乃是兩河千萬裏土地的丟失,北方、中原千百萬條人命的喪亂,更是舊宋實際滅亡、新宋建立的更迭大亂……與之相比,什麽國家體統,什麽父慈子孝,什麽禮儀製度,連個屁都不是……諸卿難道不知道這個道理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