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六章 賦詩(2/5)

作者:榴彈怕水字數:28508更新時間:2021-01-31 01:24:49

    於是乎,下午時分,趙官家擺開儀仗,率鳳凰山上下一起北上湧金門,然後登上了早在此處等候的舟船舫艇。

    其中,趙官家自與近臣、外加十餘名近侍上了一艘綽號大烏龍的平底大船,還將那麵聞名下的金吾纛旓立於船尾,呂相公、許相公、劉朱兩位前尚書也各自有了一艘船,其中呂許二相公所乘的那艘則號稱烏龍,也自然不必多提。

    除此之外,杭州本地使司、州府官吏,隨行周邊州郡公閣成員,居然也按照品級、地域分得船隻,一同出行。

    其實,這些公閣閣員作為兩浙路最富庶的杭州周邊州郡形勢戶,哪個家中在西湖沒有自家畫舫?而且哪家畫舫不是雕欄玉砌,金墜銀飾,乃至於香焚甜熏?不比這些內中板凳都光禿禿的官船強?

    但話又得回來,畫舫家家都有,今日又有幾個能登官船伴隨禦駕呢?

    人數太多,又是第一次做這種事情,所以眾人下午隨禦駕抵達湧金門,卻足足折騰到太陽西斜,才紛紛登船。

    但隨即,隨著大烏龍在前,烏龍在側後,左右數十官船齊發,尾隨大烏龍屁股上的金吾纛旓,一起自湧金門駛出,往蘇堤而去,卻是一時引爆了整個西湖。

    時值上元佳節,杭州本就是四門大開,不禁宵白,再加上兩浙的城市密集,外加趙官家駐蹕的緣故,不知道多少人家都往西湖來過節,今日見得禦駕乘舟巡湖,卻是紛紛湧出。正當麵的蘇堤之上,摩肩繼踵,寸步難行不提,便是兩岸沿途,也有無數人聚集起來,登高以望龍舟。

    隔著這麽遠,能望見什麽?誰也不知道。

    龍舟內外如何布置?官船到底與民間畫舫有何不同?也無人知曉。

    是看禦駕、相公與禦前班直,那官家可曾出艙?相公可曾招手?禦前班直有幾個?那個逼死王大善人的奸臣楊沂中可在其中?也同樣沒人知道。

    但就是要爭先恐後,以作圍觀,就是要滿岸滿堤,以作眺望。紛紛攘攘之間,更有無數畫舫左右齊發,遠遠繞著大烏龍和眾多官船隨行左右,幾乎鋪滿半個西湖,並與岸上呼喊應和。

    紛擾之中,那些得以在官船上隨駕的公閣成員早已經如癡如醉,誰還記得什麽彈劾,什麽來為兩位賢明大臣做後援,以及什麽上吊自殺的王某人,還有檢地之惡政?

    卻是隻覺此生足矣,恨不得立即回去告訴鄉人,這日我在西湖,距離趙官家隻有三個船位!

    少數還記得什麽正事的,卻也隻能在心中感慨,覺得這官家真是智足以拒諫,隻要船隻在西湖中浪蕩到夜半,回去一宿到明,翌日打發了朱勝非這個上元問安使,屆時本就來湊數的劉大中孤掌難鳴,此事便算熬過去了。

    不過,不知道為何,劉大中與朱勝非兩個始作俑者攏手於官船之上,雖然麵麵相覷,一言不發,卻居然也同樣有幾分釋然之態。

    船隻緩緩進發,待到傍晚時分,陽光自西向東,映照湖泊一片燦金之時,大烏龍抵達蘇堤橋前,自然不能再進,便要轉頭,而也就是此時,又一個高潮出現了……戴著直角襆頭,一身嶄新淡黃色袍衫,金裝紅束帶,皂文靴的趙官家,以完全符合蘇州人民想象的姿態,居然帶著一眾紫緋青色皆有的諸近臣,出大烏龍船艙,臨蘇堤朝堤上揮手,並引得其餘官船上相公、大臣、官吏、公閣閣員忙不迭紛紛仿效。

    雖然隻是船頭調轉的片刻,卻使得河堤與兩岸轟然如雷,居然隔著夕照山便將鳳凰山上的無數烏鴉給驚飛了。

    而船頭調轉過去,回過神來的堤上士民,雖然未必有幾人看的清楚,卻又忍不住口幹舌燥,隻趙官家朝我這裏看了,又親眼看到金裝紅束帶,還有知道典故的起趙官家當日淮上危急,孤身去見韓郡王,賜下玉帶,此後再不著玉帶,隻有金帶、牛皮帶雲雲,端是紛雜。

    這還不算,船隻調轉,再緩緩轉回,途中暮色漸顯,趙官家又有旨意,乃是下令各船稍微點起燈籠,官船雖大,但上麵卻異常簡樸,隻有船頭船尾能掛尋常燈籠,但隨著大烏龍烏龍二船點起幾個燈籠,滿湖滿城卻如得了信號一般,自湖中開始,不等黑便紛紛點燈。

    一時間,燈影搖曳,點點星輝,漸漸連成一片,將整個西湖映照的宛如上人間一般。便是此時月影稍顯於邊,夕陽依然盤桓湖西,卻也徹底遮不住人間燈火了。

    隻能,端是一派封建時代君臣士民大團結的好風景。

    不知道的,還以為回到豐亨豫大時代的東京城了呢。

    然而,就在船上掛燈,上上下下都以為趙官家要趁勢在西湖中浪蕩到夜半,以躲避朱、劉二位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隨著暮色漸起,滿湖燈火,大烏龍卻還是趁著最後一絲夕陽回到了湧金門前,然後官家便隨即登岸,並引儀仗回鑾鳳凰山。

    沿途,還另有旨意,以諸東南官府士民上元節、春節前供奉鳳凰山頗多,以防浪費,將於鳳凰山下一並發出。

    其中,供奉財帛盡數賞賜禦營騎軍士卒,俗雜趣物盡發雷峰塔下燈謎會以作百姓利市,而食物特產盡發鳳凰山前設宴招待今日隨駕臣僚、公閣閣員,以示上下同樂之意。

    得此旨意,大部分人自然是喜上眉頭,但如劉大中、朱勝非登少數人卻不免連連叫苦——無他,這般架勢拉開,讓他們這些之前當眾表過決心的人如何能躲?

    怕是免不了要做一番惡人了。

    果然,隨著明月漸起,杭州百姓聞得官家在夕照山上發利市,早已經雲集西湖南岸,鳳凰山兩岸軍營得了賞賜,也多有歡呼之態。當此時,鳳凰山下,昔日武林大會召開的場地之上,宴席也早已鋪開,眾人入座,想起此番原定正事,偏偏又隻覺南北左右皆是歡呼雀躍之喧嚷,不免失了信心,果然多有逃避敷衍之態。

    更有甚者,直接佯作忘了之前約定,乃是下定決心不再理會那事,居然在山下堂而皇之享受起來,於是氣氛更加微妙。

    宴席既開,先是呂相公主持,稍作宴飲儀式,乃是為正在清修中的二聖,正在優養的三太後,此時含笑坐在上麵的官家賀壽,再為官家去年新得一皇子賀喜……這幾輪酒下來,所有人便都微熏了。

    但沒辦法,大宋自有國情在此,誰能如何?

    七八盞酒下去,又是上元燈火,隨著官家親自點出來一份東坡肉給城西太上淵聖皇帝送去,複又免不了要作詩寫詞了……其實,東南本是文風昌盛之地,不別的,就好像在座的越州公閣三個領頭的,陸氏、石氏、諸葛氏,家裏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其中陸氏藏書約一萬三千卷,早在年前家中老三陸宲轉了通判後便投桃報李,主動提出由家中組織抄錄藏書,供奉朝廷了……便是石氏和諸葛氏也分別有萬卷、七八千卷的規模。

    這就是東南繁華文氣所在……而等人家出身的子弟,隻要有那個心,自然不至於詩詞上有所欠缺。

    然而,文風歸文風,這不是上頭還坐著一個詩詞大家趙官家嗎?

    這萬一出醜,又該如何?

    於是乎,眾人你推我我退你,卻是有人主動出列,俯首行禮,乃是感慨今日官家在湖上未曾賦詩題詞,終不免有憾,所以想請趙官家先行作詩詞,以當引導。

    “諸卿想多了。”

    漫山燈火兼明月之下,視野清晰,換上了軟翅襆頭的趙官家端坐於上,聞言搖頭失笑。“上元佳節,正該同樂,今日作詩,不論題材,不分上下,不論優劣,隻是作出來,著令官念一念便可,覺得好的便飲一杯,然後再問姓名,覺得差的隻笑一笑,直接過去便可,何必顧忌那麽多?”

    眾人得了此言,這才釋然起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