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七章 夏雨(2/4)

作者:榴彈怕水字數:10678更新時間:2021-02-01 08:32:57

    這不僅僅是因為王貴所駐紮的無為軍就在江淮之間,也有所謂京口瓜洲一水間,一江之隔的江南諸事兩淮上下全程目睹,早有心理準備的緣故。

    除此之外,兩淮到底距離東京還是比較近的,素來在政治上服從中樞,也屬於朝廷核心統治區域,便是兩淮路的使臣、揚州、壽州、亳州、廬州這種大州府的親民官也多是朝廷宰執或是趙官家直接委任的心腹,所以執行起來異常得力。

    不過最重要的一點在於,當日淮上是切身感受到了靖康戰亂波及的,淮北是有流離之態的,淮南也合力支援過淮上作戰……而且,淮西、淮東俱為昔日朝廷禦營屯兵所在,韓世忠和張俊當日在趙官家駐蹕南陽時的官職分別便是淮西製置使和淮東製置使……一開始兩淮士民便從骨子裏明白朝廷的權威和禦營大軍的強力。

    何況,在新政之前,還有禦營擴軍籌備北伐的示意呢?

    這種情況下,兩淮那裏敢真得鬧對抗?

    但是,正所謂物極必反。

    兩淮固然沒有什麽明顯的反抗行徑,卻反而有些做的過火,尤其是淮西,多有當地官吏滋擾、乃至於借機盤剝地方大戶的情形……而這種情形,隨著兩淮組建起了公閣後,卻又迅速引起反彈,地方形勢戶們以公閣為組織形式,聯絡監察禦史,乃至於直接上告東京,將矛頭對準了地方官府。

    雙方一時間不可開交,爛賬一堆。

    隻能,當日劉大中一語中的,兩淮這裏已經開始有了形勢戶借公閣與官府相爭的局麵。

    長久下去,怕是要形成結構性的問題。

    與之相比,江南西路那邊就幹脆多了。

    彭蠡澤(後世鄱陽湖)那裏,直接有身兼巫道、豪強、水匪的人物聯絡造反,詐稱鍾相、楊麽,自封齊大聖,迅速席卷多個州縣,還打出了順江而下,打破鳳凰山,活捉趙官家的口號。與此同時,好不容易又安定下來,但素來有造反傳統的虔州南部地區也跟著鬧了起來,靖康之後,虔賊三度現世。

    而一個彭蠡巫道水匪,一個虔州苗寨土匪,一南一北,立即就在江西形成了規模。

    當然了,朝廷這一次是真的早有準備,無為軍那邊的王貴立即順流而上,經江州進入彭蠡澤,與此同時郭仲荀的禦營預備兵也毫不猶豫,立即從虔州北部出發,展開了第二次對虔賊的圍剿工作。

    這還不算,早在春末,劉錡的軍隊便開始以讓軍士休假往歸黃河的名義漸漸分散向北,卻又在池州一帶候命不渡,此時更是直接集合起來向西。

    結果就是,前者耗費一十七,後者花了二十三日,兩場叛亂直接在仲夏到來之前便做出了了斷。

    然後,劉錡部真的就北走歸黃河了,便是王貴部也直接在戰後北返候命,至於鳳凰山那裏,則向平定了虔州的郭仲荀部打開了大門……郭仲荀部萬人,進行了精選和汰換,一半弱兵繼續留在虔州本地,另外一半卻是趁勢轉向杭州,往禦駕前匯集。

    當然了,隨著徹底的軍事清掃工作結束,江西的土斷、檢地自然也隨之徹底強硬展開。

    至於福建路,與江西和兩淮又都不同。

    首先,福建路是與兩淮一起圍觀了兩浙、東南改革的,同樣心裏有譜。而且福建的士大夫在這年頭成就普遍性極高,幾乎每個州府都有成名的士人,可以號召鄉裏,甚至早早進行籌劃預備。同時別忘了,福建路被人口稅的剝削是最嚴重的,趙官家的新政對他們而言是最具解放性的。

    但偏偏,福建又因為山地縱橫,造就了這個地方的鄉土宗族勢力近乎於獨樹於時代的強大。

    種種情況,最終使得福建路的新政改革產生了一個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導向——問題不在於形勢戶如何對抗國家,也不在於什麽官府公閣產生矛盾激烈矛盾,而且也沒有幾個真造反的,問題在於地方和地方之間因為檢地、土斷問題而產生了巨大的地域矛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