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五章 談兵(2/5)

作者:榴彈怕水字數:25068更新時間:2021-02-18 02:52:00

    “吳玠是少有能與嶽飛一般有堂正之才的人,比之韓世忠還要明顯些,禦營後軍也算不賴……但他本人也好,禦營後軍也好,都脫不了西軍舊毛病……”趙玖坦誠以對。“隻能算半個實帥,和韓世忠一樣,得朕看著、敲著,否則什麽花樣都能出來。”

    “張榮呢?”

    “張榮與禦營水軍當然不差,張榮也是朕難得新任的一方,但水軍終究隻是專才……控製住黃河,進取大名府或許還有用……可真到了決戰的時候,便是想用他怕也是用不到他。”

    “那張俊、李彥仙、馬擴、王德、酈瓊就不必說了。”呂相公微微歎氣。“張俊似韓世忠,但其人其部皆更不堪一些,李彥仙似曲端,不過其人略勝曲端,其部多草莽,也隻能臨陣看效果了。馬擴也是太行專用,王德、酈瓊是官家直屬。”

    言至此處,就在王彥準備說些什麽的時候,呂頤浩略一思索,卻得出了一個頗顯有趣的結論出來:

    “如此說來,這種大將局勢外加本朝製度倒有些專門契合馬上天子的意思……所謂‘將能而君不禦者勝’……官家將嶽飛托以方麵之任,然後親臨前線總督著這些有毛病的各部將帥,取長補短,做大局調配,再適時放權,不幹涉具體指揮……是也不是?”

    趙玖哭笑不得,也不好說是,也不好說不是的。

    好在周圍近臣雖然留下的不多,但也有範宗尹、仁保忠這樣的,立即接過話奉承了起來。

    然後,又因為不再涉及帥臣,大多數人也能插嘴,一時便是楊沂中、劉晏、虞允文、梅櫟這些人也趁勢言語了起來。

    話題也從河中府的得失轉移到了太原、隆德府的援軍,以及金軍的應對。

    而且,隨著屏退令解除後,更多的人圍攏起來後,複又進一步延展到勢必會對戰局產生真正決定性影響的東蒙古是否參戰、高麗是否會參戰,二者參戰到底會站到哪一方?

    以及太原府首府陽曲城、大名府首府元城會花多久拿下雲雲。

    這些都是很嚴肅卻又很有趣的話題。

    譬如說,雖然眼下北伐已經正式開始,但實際上連個檄文都沒有的……張樞相雖然據說做了一個,但那檔子風波出來後,到底是沒敢發出來……所以宋軍更像是突襲。

    尤其是宋軍堯山戰後在黃河沿線設立了密集的兵站,以確保信息傳遞能做到這個時代最優的流暢,也盡量保證了部隊調度的機動性,這明顯會給宋軍進一步的先手優勢。

    實際上,很多隨行的近臣、班直軍官,都認為,女真人在河東方麵的主題力量很可能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察覺到宋軍的全麵北伐。

    原因很簡單,三太子死在了大名府北麵的清河,而從大名府將訊息傳遞到河中府這邊有三種可能途徑:

    第一種途徑,先走九百路裏到燕京,然後燕京發信息轉給五百裏外的真定府,真定府同時發文給隆德府與太原府,等到了太原府或者隆德府,才會將訊息再通過軹關陘或者汾水通道傳遞給河中府。

    這後麵兩條路距離大同小異,走太原是先三百五十裏山間通道,然後七百裏開闊通道,走隆德府是六百裏大路,然後又是三百裏太行通道。

    全程兩千三四百裏,一半要在山區密集的河東行動。

    第二種可能途徑,乃是大名府那裏在上奏燕京的同時,走真定府或者隆德府直接將三太子死訊送到太原,然後由太原再下達給河中府。

    這麽做,能直接省掉一千裏左右的路程,節省三分之一強的時間。

    如果是這樣,太原或者隆德府那裏此時應該已經知道消息,但河中府未必。

    還有第三種傳遞途徑,就是最直接簡單的,高景山上奏燕京的同時,直接傳訊隆德府,隆德府一麵傳訊太原,一麵傳訊河中府。

    三種可能性,哪一種可能都存在,但很多人都認為是第一種,因為高景山是東路軍,太原的完顏拔離速是西路軍,三太子這種總攬前線的大王猝死的消息,他沒理由私下傳遞給不同體係的拔離速,而是應該隻速速稟報給燕京才對。

    對此,趙玖雖然心裏很渴望也大約認為是第一種,但依然和呂相公、王總統一樣都沒有發表意見,不是說過不了幾天前線就會給反饋了,而是說他身為官家要維持這種鎮定自若,好像什麽都能料到的姿態。

    同樣的道理,東蒙古與高麗那裏,趙玖也有猜度,但同樣沒有插嘴。

    東蒙古那裏,大概是因為對孛兒隻斤這個姓氏的警惕,哪怕是合不勒的幾個兄弟、兒子在這裏拍胸脯表忠心雲雲,但也不耽誤趙玖已經自我腦補出了一個最終大boss,此戰最終得利者的形象。

    這位官家內心豪無理由的認為,合不勒很可能會根據戰局發展做出利己選擇,他將會像是赤壁之戰裏的東吳一般,聯合勢弱一方,參與最終決戰。

    至於高麗那裏,趙玖則覺得,那群貨色不到最後大宋打出關外,是絕不會動手的,但也絕不會對大宋翻臉,隻會不停小心敷衍。

    理由很簡單……高麗人的南北矛盾,也就是平壤兩班和開城兩班的對立,本身是某種分贓不均。

    權臣倒塌,是開城兩班金富軾為首的那幫人獲得了最大政治利益。

    而女真人的迅速崛起,又大大縮水了高麗人在北方的活動範圍,直接的經濟利益受損者就是北方的平壤兩班。

    所以,政治、經濟被別人兩開花的平壤兩班才會頻頻鬧事,喊什麽伐金。

    可是眼下,隨著轉口貿易出乎意料的展開,無論是哪一方,包括始作俑者趙官家,都輕視了這種貿易的規模與潛力,結果就是平壤兩班作為北方的對接者,大大從貿易中撈到了好處,這就使得他們喪失了找開京兩班搞事的基本欲望。

    不是說不黨爭了,而是高麗上下南北都不願意破壞這種吃轉口貿易紅利現狀。

    實際上,便是東蒙古這幾年迅速崛起,也有這種宋金轉口貿易的刺激作用……甚至,就連趙官家自己一直到眼下都不舍得停下這種貿易。

    因為好處太大了。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可是當今世上最大最富的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足以興國衰邦的……不然他趙官家哪裏湊得齊當年看起來遙不可及的北伐財政缺口。

    打仗歸打仗,生意歸生意嘛。

    就這樣,眾人交談許多,難得暢所欲言,也多少讓呂頤浩呂相公對北方局勢、地理多了幾分了解,算是起到了預定的作用。

    而說了足足大半個時辰,眾人依然興致不減之時,忽然間,馬蹄陣陣,又有鈴鐺聲遙遙傳來,劉晏努嘴示意,數名赤心隊中早已經站不住腳的蒙古王子趕緊湧出去,片刻之後果然將一名信使帶來,然後經劉晏之手,小心翼翼給趙官家送上了一封加急軍情文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