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卷 大燕學生篇 第六十二章 人心的變化(1/3)

作者:七變字數:7736更新時間:2023-10-24 07:56:51

    學生時光過得很快,眼看暑假到了,又該回家看老娘了。老娘心中就自己這麽一個牽掛,這也是老人最重要的念想。

    老人身體還比較結實,林昊適當的靈力梳理了一下,七十歲的老人幹家務活還是利索得很。

    如今的老家,院子擴大了好多倍,村裏本來人也不多,還不至於占了別人家的地麵,雞鴨豬都是養了滿院子,老人一點也不嫌吵,倒是給家裏增添了不少的生氣。

    當然,味道是不大好的。

    窮山溝裏也沒啥資源,估計縣裏的領導還沒時間考慮偏遠村鎮的發展。那麽,像西家溝這樣的窮地方就繼續窮下去好了,反正縣城擴建的熱好朝天的,最重要的GDP提上去了,領導的政績就提上去了,至於大部分老百姓還達不到溫飽,就暫時不是領導考慮的。

    樸實的農民隻要還餓不死,就不會鬧事的,領導放心得很。

    縣城基礎建設投資拉動經濟指標的增長,唯一的好處就是給一部分農村的青壯勞力提供了一些打工的機會,也不是完全沒好處的。

    西家溝本來也沒多少人,窮山溝,村裏麵積還不小,人住的稀稀拉拉的,二三百人的樣子。

    其中一些西家溝的男人就在瓦縣的施工隊幹日工,總比在家裏收入多。恩,是多很多。地裏那點玩意吃飽肚子都費勁兒,打工一年半載的,拽著大洋回家,極大的改善了個別西家溝人的生活水平。

    逐漸的種地的越來越少,五六十歲的老人去打工,一樣有人要,幹力工嘛,還是沒啥追求的老同誌更實在。年輕的勞力大多想學些技術工種,技工賺的多,也有麵子。

    經濟發展很快,農民有些也跟著改善了生活。以往的西家溝是大家一樣窮,現在是十幾家能吃飽了,大部分人家還是吃糠咽菜。

    村頭的老郭,學起了城裏人,幹脆自己組織村裏能幹活的集體找活幹,這就是逐漸興起的包工頭子。或許這老郭還真得很有能力,起碼,能說會道的,估計也是攀上了成功的建築商,反正跟著老郭幹,總是不愁有活幹的。

    打工的嘛,賺的是日工錢,要是幹幹停停,三天兩頭的沒活幹,那誰還願意跟你幹?別人一年能幹半年的活就了不起了,跟著老郭這包工頭,一年幹個八九個月都是可能的。

    當然,城市擴建的確需要不少的本地勞動力,可是,畢竟工程還是有限的,其中還有很多外來的包工頭帶的人,所以,瓦縣周圍農村能出去工地打工的畢竟還是少數人。

    一時間,在七裏八鄉之間,老郭成了名人,當然,如今也是名副其實的富人。包工頭是按照工程量跟施工單位結算的,給工人是按照日工算的,那時候其中的勞務差價也是比較大的。

    至於包工頭能從這其中賺多少差價的勞務費,隻有他們自己知道,村民嫉妒的有,羨慕的更多,反正你想跟著出去幹活,是一定要和老郭打好關係的。

    老郭在西家溝的地位超過了村長和村支書是必須的,這年頭有錢的就是大爺不是?

    暑假期間正是工期正忙的時候,林昊回家的時候,村裏跟著老郭出去幹活的不少了,畢竟是一個村子的,好賴拉扯一把,多少出去跟著賺兩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