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走私 下(2/3)

作者:鳴佐屋字數:6038更新時間:2020-01-12 04:53:33

    蜈蚣船:大型,仿葡萄牙多槳船,底尖而闊,航行迅速,逆風亦可行,不懼風浪。上有千斤佛郎機艦炮並有火球、火箭。

    三桅炮船:巨型戰船,仿製荷蘭式,樹桅,主桅高4丈,船長0丈,艙5層,船麵設樓高如城,可容00人,配紅夷炮8門,千斤佛郎機40門。航行迅速,不懼風浪。

    俗稱明朝八大艦。

    李駿默他們遇見的,隻是一般的中型巡邏船。再由於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們大多重陸輕海,再加上萬曆後期的國庫空虛,現在的登州水營已經是縮水一半多。早已經沒有當年的威武霸氣之姿了。福船在平靜的遼海航行,水手們不時根據方向調整著風帆的方向,一路也遇到多艘船隻,大家互不理睬,即便曾國祥他們也是亦商亦寇之徒,也不敢在內海亂來,況且還掛著登州水營的官旗呢。

    離開海岸稍遠後,甲板上幾名水手扯開蒙布,幾門火炮出現在李駿默眼前,船舷兩側共三門火炮,靠船尾方向的兩門大弗朗機(注:不是千斤弗朗機),船頭有一門大發貢炮,所有炮身旁邊放了七八個子銃,子銃尺寸也不,母銃裝填口的後麵還插有一個鐵閃,用於安裝子銃後的固定,是原始的炮閂。

    “這就是迅雷銃吧!”李駿默笑著向一旁的水手問道。水手嗯了一聲。最讓李駿默眼前發亮的是船兩側的一門門火炮,他走過去細細查看,幾名炮手模樣的水手也不管他,此炮長約七八尺(60厘米),李駿默用手掌大致比了一下炮口,內徑約11到1厘米,身管與炮口的倍徑為二十,倍徑似乎偏,但炮身具有紅夷炮前細後粗的典型特征,炮身上有四道加固的鐵箍,炮身中段兩側一對炮耳,應當是明朝仿製的紅夷炮。

    李駿默也是看過一些紅夷炮的圖片,記得並不是很具體,雖然這些炮比起克虜伯大炮來還是差很多,但是無疑這些炮是現在的材料與工藝加工而成的最好的炮了。看旁邊有幾名炮手,李駿默對旁邊一名炮手道:“這位兄弟,我能摸摸不?”

    “能摸呀,咋不能摸呢,你會識字的寫字的讀書人,也喜歡這個鐵疙瘩。”水手笑著道。李駿默木有回答他,隻是默默的感受著炮管上的金屬質感,心中有一絲喜悅。過了一時,李駿默才回答道:“我隻是識得幾個字罷了,我和你們一樣也喜歡這鐵疙瘩。”水手聽後嘿嘿嘿的笑了起來。明朝的識字率不高,普通人對能識字會寫字的人還是很敬重,中國的曆史上正真的提高識字率和消除文盲要到新中國成立後的000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