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仕道(2/4)

作者:鳴佐屋字數:9462更新時間:2020-01-20 02:15:47

    宋元還是第一次聽見有人敢朝廷需要改革的。所以驚的目頓口呆的,要知道改革兩字的出處:《後漢書·黃瓊傳》:“覆試之作,將以澄洗清濁,覆實虛濫,不宜改革。”《梁書·武帝紀下》:“百官俸祿,本有定數,前代以來,皆多評準,頃者沿襲,未遑改。所以如果不是學貫古書之人很難敢用改革這一詞語來描述當朝之事的。而用體製來明朝廷疾弊的也是少隻有少。體製兩字的出處: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夫才童學文,宜正體製,必以情誌為神明,事義為骨髓,辭采為肌膚,宮商為聲氣所以宋元才有如此驚訝之態。

    古代讀書人少,一般百姓的出路就更少了。一般的老百姓供養一個讀書人那是非的用盡家財才行。十年寒窗苦讀就為一朝高中,鯉魚跳龍門,過者雞犬升。而讀書人一旦不能進入仕途。那就算白費了,所以在古代真正固化我們民族思想的不是孔孟之道。而是科舉製度。孔孟用禮義廉恥教化世人。而世人為了集團階級利益反過來,用孔孟之道愚昧百姓。這就是封建王朝的本質。李駿默心裏獨自的想著這些,而眼前卻是宋元吃驚的表情。

    “賢弟大才呀,聽君一席話茅塞頓開。”宋元吃驚的道。少許片刻才又道“賢弟可是想如,張居正首輔一般推行一條鞭法,”

    其實張居正推行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對於當時的明朝是有利的,不管是經濟上還是政治上的改革都需要全局統籌考量,隻是他沒有後世的全局觀罷了。致使他的改革在他死後就算失敗了。這些都是後世最普通的一個老百姓都知道的道理。李駿默心裏暗暗想著。他來到明朝一年多了,他也知道了不少明朝的事。這些都是坊間議論的焦點。少許片刻後才緩緩回答道:“非也,賢弟隻是想,我朝,地大物博,國土廣闊,各地民風民情都有不同,且能搞一刀切一棍子定法呢!自然當各地有一些合理變動才好,稅收銀兩化是必然的,但是全國如一,就有失偏頗了。還有如這海貿之事,就該去除海禁之宗法,定海貿之常態。和他國互通有無,讓百姓都能得利。讓貿易之便,普及眾人,用貿易之法征服他國。”

    宋元再次吃驚,心裏想著這觀點這思路可以你是膽大包也不為過。誰敢去海禁的宗訓,誰敢讓百姓在海貿中得利呀。可以明朝基業二百多年來,你李駿默是頭一個敢如此的。宋元用顫抖的手端起茶杯一飲而盡後才道:“賢弟好才華,何不為官,一為福澤一方百姓,二為匡扶朝廷,三為一展心中所學所誌。也好過當這海商混跡於江湖之中,整日與武夫匹夫為伍,還日夜提心吊膽。”

    “不瞞宋哥,我那文章寫的可不好,這科舉之道離我太遠了。不知宋哥可有門道。”李駿默慢慢的回答道。

    “這,這,實話不瞞賢弟,在下也是有功名之人,早年得中秀才,但無錢財疏通,至今無官無職。隻能屈身武夫之下當一師爺。如果賢弟想從軍當一武將,我到可周旋一二。如果賢弟想當文官,為兄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