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火炮(2/2)

作者:鳴佐屋字數:5562更新時間:2020-01-28 01:23:59

    “我們自用火槍,膛線為7條內旋膛線,這種不用火繩的槍叫著,燧發槍。子彈也是圓的而是這種圓錐形柱體的,中間尾部內空。而,也是用槍的加工工藝,先搞出炮彈來,再確定口徑。圖紙還有什麽地方不明白的。”李駿默指著圖紙對著圍在周圍的鐵匠匠人們道。

    “大人這個叫引信的,這東西,我們都看明白了,隻是這叫彈簧的,我們也會做,隻是強度可能達不到大人所要的程度,怕是強調不夠呀。”其中一個鐵匠詢問道。

    “加熱鐵絲或者板型鋼片把燒軟的鐵絲纏到鐵棍子上變成彈簧,然後進行熱處理淬火。淬火後,冷卻把冷卻好的彈簧送去回火。然後再進烘爐,高溫烘烤一會兒消除彈簧的應力。這樣就可以了。”李駿默道

    所謂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後以大於臨界的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低溫狀態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在明代淬火使用的材料有油和水等。李駿默使用的是水。

    所謂回火,是將經過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熱到低於下臨界溫度的適當溫度,讓珠光體向奧氏體轉變,保溫一段時間後在空氣或水、油等介質中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

    而這些匠人其實這些都會,但是他們都不會連續使用吧了。一般的刀具也不需要回火保溫處理。

    眾鐵匠聽著他的指點不住的點點頭,

    “還有其它問題木有。”李駿默最後問道。

    “隻怕是人手不夠呀,”張鐵匠道。

    “那就再多招聘一些人手吧,還是那樣,每人負責一道工序。務必一致。”李駿默道。

    “是,大人。”張鐵匠回答道。

    眾鐵匠走後,李駿默心裏想著,他們按照大明的刻度標準做出來的槍還算大體一致。這次應該順利。接下來就該是雷酸汞了。

    硫酸好辦,中國的道士早就在使用了,隻是李駿默使用的辦法比較土,那就是抗日時期我軍在陝邊軍民軍工所采用的缸室法。這是李駿默上高中時,查閱那段曆史才知道這些的。他使用的硫磺製硫酸法。硫磺燃燒生成二氧化硫,然後把二氧化硫通入過氧化氫溶液中再加熱蒸發就可以得到較純的硫酸了。

    雖然這種效率低下,但不失為一種穩妥的方法了。

    得到硫酸後,就是製作硝酸了。後世的硝酸多是石油化工工業合成而來,但是早期的硝酸。幹餾硝石製得了硝酸。而一般製作用然產的智利硝石用水溶解,過濾濃縮結晶而製得硝酸鈉,然後再與硫酸反應而得到。所以李駿默使用了後者,加熱時硝酸鈉和硫酸能反應,生成的硝酸蒸汽。收集冷卻製的硝酸。汞俗稱水銀,將汞溶於硝酸中,再與乙醇混合,發生反應而生成雷酸汞。。

    就這樣忙碌了半個月,總算是製作成功雷酸汞了。李駿默現在想的就是,接下來就是把這個東西產業化了。水銀(汞),乙醇。硝酸。分成四個流程就K。

    第一步製作硫酸。第二步製作硝酸鈉。第三步是製作硝酸,第四步合成雷酸汞。他把步驟分算好後。就讓人開始在燒硝的地方開始修建廠房了。再過幾個月,哪裏就將是一個型的原始化工廠了。就在他想著這些的時候,鐵匠們傳來好消息,第一門自用已經生產好了。明日就是試跑的日子了。同時送來的還有一枚炮彈,這種近代式炮彈,裏麵填裝的是黑火藥。引信得李駿默裝上,他先把雷酸汞裝入一個鵝羽杆裏,並裝在引信上的一個擊針下麵後。他再把引信擰接上彈體。這樣一來一枚近代炮彈就完成了。就等明日試射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