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德意誌篇(1/2)

作者:追求探索字數:4044更新時間:2020-01-31 11:51:14

    長期以來位於中歐的德意誌隻是一個地理概念。直到19世紀中期北部的普魯士邦國,才將這一地區統一了起來。

    雖然立國的時間晚,但德國的發展異常迅速,在第1次大戰時期,法國的總體工業產值就隻有德國的4成。英國的工業產值也隻有德國的八成左右,正是憑借雄厚的國力基礎,德國才悍然發動了第1次世界大戰。事實上這一時期的德國才是曆史上最為強大的時期,即便是後來的第三帝國都無法與之相比。雖然德國在一戰中最終走向了失敗,但其失敗的直接原因,是由於內部發生了叛亂。

    當時的德國軍隊基本還處於敵國的土地之中。雖然麵對英、法、俄三大強國的圍攻,卻仍舊能占據優勢,在1917年將俄國擊敗後,一時之間竟奪取了戰爭勝利的勢頭。若不是因為發動無限製潛艇戰,使美國也加入到戰爭之中,德國也未必會失敗。能與全世界相對抗固然體現出了他的強大,但同時也看出當時的德國,在外交上產生了極大的失誤。

    之前普魯士之所以能崛起,是因為堅持不與英國為敵的政策極為相關。當時的首相匹斯麥甚至宣稱,德國願意做英國的陸軍,出於對抗法國的考慮英國給予了普魯士巨大的支持。在較為寬鬆的環境下普魯士才能夠得以統一各大邦國。而在匹斯麥去世後,當時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就想要與英國爭個高低,企圖通過創建出強大的海軍,奪取海外的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利益,這個政策將英國徹底推向了德國的對立麵。導致英國反而與法國結盟。

    即便如此德國也未必就一定會輸,如果他能與俄羅斯保持良好的關係,便可以將主要的兵力調集到西線用於抵抗英法。事實上一戰初期的德國正是這麽做的。所以他取得了連連的勝利,不僅攻克了荷蘭與盧森堡的大部分土地,更是逼近到了法國巴黎50公裏內。迫使法國政府離開了巴黎。但也就在這個時候位於東線的俄羅斯,大舉進軍東普魯士,德國被迫派遣軍隊進入東線進行抵禦。所以西線的戰爭就僵持了下來。若非如此德國完全有機會一舉將英法擊潰。

    同樣作為新興的強國,按理德國與俄國應該擁有類似的利益訴求。即便不能合作也總不至於成為仇敵,若不是德國一味的支持當時已經破落不堪的奧匈帝國,俄國也基本上與德國不存在不可調和的衝突。同樣是因為與奧匈帝國的聯盟,德國將意大利也推向了自己的對立麵,因當時的奧匈帝國與俄羅斯存在極大的領土爭議,為之進行過多次戰爭,意大利長久被奧匈帝國所統治,對其可以稱得上是恨之入骨。如果德國轉而與俄國意大利進行聯盟放棄奧匈帝國,那在一戰中至少還有一半的勝利機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