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86章 借鑒(2/2)

作者:南山堂字數:4474更新時間:2020-09-28 19:15:18

    就比如,剛進入職場的時候,家人或者前輩會跟你說在公司要機靈點,給領導倒倒水、擦擦桌子、出門拎包之類的,不要覺得不好意思。

    但是,沒有幾個大學生剛畢業的時候拉的下臉來做這種“拍馬屁”的動作吧?

    隻有經過幾年的毒打之後,才明白,該拍馬屁的時候,還是要好好拍的。

    一直埋頭苦幹,雖然也有可能成功,但是更大的可能性是一直成為默默無聞的普通員工。

    很顯然,鄭海跟長孫衝深度參與到了渭水書院的建設和發展過程,對於其中的各種利弊關係看得很清楚,如今才能有此感觸。

    “那個觀獅山書院今年成立了研究生院,我們回去也籌劃一下,今年也成立研究生院。渭水書院現在也別講究什麽創新了,先好好的跟著觀獅山書院的步伐,把其他書院給甩到後麵去;等到我們的實力跟觀獅山書院已經很接近的時候,再談什麽創新的事情。”

    長孫衝曾經在《大唐日報》看到過不少關於“創新”的文章,之前他還是很認可創新的重要性的。

    正因為如此,渭水書院一直沒有全麵模仿觀獅山書院。

    現在看來,創新雖然很重要,但是模仿其實也不丟人啊。

    後世的工業強國德國,當年也是從模仿英國開始的。

    據說當初的德國,工業水平不行,隻能生產偽劣產品,所以英國就強製性要求所有德國生產的產品,都要標明“德國製造”的字樣。

    同樣是“德國製造”四個字,放在李寬剛穿越的那會,是屬於高大尚的代表。

    但是在當年,卻是質量低劣的代名詞。

    不過,德國人也算是知恥而後勇,不斷努力之後,生生的把英國這個師父給甩到了後麵去。

    當然,長孫衝是不知道有德國這個故事的。

    他隻是從這幾年觀獅山書院和渭水書院的發展差距中想到的應對之策。

    要知道,雖然渭水書院也發展很快,但是跟觀獅山書院的差距,似乎卻是越來越大。

    特別是在格物和算學、醫學方麵,大唐所有的書院加起來,都比不過觀獅山書院的一個指頭啊。

    “我同意!雖然不知道研究生院到底效果如何,但是學員們在書院裏學習了三年之後,繼續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怎麽看都不會是壞事的樣子。”

    長孫衝的這個提議,雖然讓人有點難為情。

    不過鄭海也不是那種隻知道“之乎者也”的酸儒,對於“模仿借鑒”這種東西,並不會覺得有什麽不能接受的。

    事實上,渭水書院這樣全麵模仿觀獅山書院,李寬其實也是樂意看到的。

    要在大唐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單靠自己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各個書院都完全模仿觀獅山書院來辦學,反倒是幫了李寬的大忙。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其實是一種雙贏的局麵。

    反正,讀書人的“借鑒”,也不能算是抄襲吧?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