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553章 大唐郵局(2/5)

作者:南山堂字數:22550更新時間:2021-11-24 00:53:09

    之後大家通過各種各樣的聚會、溝通,自然就能有力的促進溝通。

    “唐尚書,你有沒有覺得我們大唐各個州縣之間的信息溝通太不方便了?

    這些參展的作坊和鋪子,大部分都是長安城的。

    哪怕是如此,各個作坊之間的很多信息也是不了解的。

    這裏麵的原因固然是有許多,但是信息流通不方便應該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特別是涉及到跨道之間的信息流通,除了一些大商家之外,要想送個信息去到其他的道,那可不是一般的麻煩。

    普通的商家離開家鄉之後,要想跟家中通一下消息,也是非常的麻煩,成本也是非常的高昂。

    這個情況,你有沒有想過什麽解決辦法呢?”

    跟唐儉的交流之中,李寬想到了這個年代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實在是太不方便了。

    自己貴為大唐太子,下麵有情報調查局來轉麽收集消息,有信鴿負責送信,所以才勉強做到了解天下大事。

    但是其他人顯然是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的。

    眼下沒有手機、沒有電話、更加沒有電腦,要想快速的溝通,顯然是沒有那麽容易的。

    但是至少比較原始的信件,得想辦法解決吧?

    “太子殿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千古年來就是這樣。

    從秦朝開始,朝廷為了解決公文傳遞的問題,就開始成立了驛站。

    如今我們大唐的驛站幾經發展,已經比之前強大很多,各地的公文已經能夠比較順利的到達長安城了。

    但是對於普通商家和百姓來說,除非安排專門的夥計,或者是有老鄉正好回家,要不然的話是很難傳遞家書回去的。”

    唐儉這話,說的中規中矩。

    如果是換成其他的人聽了,估計也不會有什麽問題。

    反正千百年來就是這樣的,又不是大唐才如此。

    這麽多年都過來了,說明家書傳遞不順暢也沒有什麽大問題的。

    但是李寬顯然是不這麽認為的。

    “不,這樣是不夠的!

    朝廷的公文能夠通過驛站來傳遞,那麽普通百姓的信件是不是也可以通過驛站來解決呢?

    伴隨著大唐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員流動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以前的百姓,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離開居住的縣,所以大部分人對於信件的傳遞,其實是沒有需求的。

    可是現在不同了,很多背井離鄉的百姓,也希望能夠有機會跟家裏報個平安。”

    李寬的這話說完之後,唐儉就立馬感到有麻煩事朝著自己招手了。

    千百年來都沒有解決的問題,現在想要解決的話,肯定是沒有那麽容易的。

    “太子殿下,雖然通過努力,大唐百姓的識字率比前朝有了提高。

    特別是在長安城,很多人都能識文斷字了。

    當時放眼大唐,大部分的百姓其實還是不識字的。

    哪怕是他們可以傳遞書信,大家也都不會寫,不會看,這方麵的需求,應該也不見得有那麽旺盛吧?”

    唐儉的這個觀點,應該也是代表了不少人的意見的。

    整個大唐,九成以上的人應該還是不識字的。

    對於不識字的人來說,寫信也好,看信也好,顯然都是一個問題。

    “你說的沒有錯,確實很多人都不識字。

    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寫家書啊。

    不識字可以找到識字的人去寫,看不懂信件,可以找能夠看懂的人去看。

    每個鄉村,總能找到一兩個識字的。

    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怎麽讓家書能夠順利傳遞到大唐的各地,這才是最難的事情。”

    李寬一邊說著話,一邊想著到底怎麽把大唐的郵政係統給建設起來。

    雖然已經有了驛站了,但是那主要是在各個州縣之間起到傳遞作用。

    要想讓每個百姓寄出去的信件都能順利的到達目的地,顯然單靠現在的驛站是絕對不夠的。

    這時候,李寬想到了後世八九十年的郵差。

    雖然進入到新世紀之後,郵差的身影已經越來越少見了。

    但是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騎著自行車或者是摩托車的郵差,是各個鄉鎮村落中最受歡迎的一批人。

    八毛錢的郵票就可以將信件寄送到全國各地。

    六毛錢的郵票就可以將信件寄送到全市各地。

    這個價格是幾十年都幾乎沒有什麽變化。

    當然了,等到李寬來到大唐的時候,他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年沒有寄過信件了。

    那時候的信件市場已經基本上被電子郵件等東西給取代了。

    或者是被各個快遞公司給取代了。

    李寬現在想要在大唐建設去信件和快遞傳遞係統,顯然是沒有那麽容易的。

    但是這卻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

    新官上任三把火。

    李寬的第一把火是人口調查,現在已經在開始展開了。

    很多人都在想著李寬的第二把火會是什麽。

    現在看來,把信件的傳遞,把大唐的郵政係統給建設起來,這就是第二把火。

    這個東西對於大唐的商業流通也好,對於百姓的信息交流也好,都是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的。

    “太子殿下,如果真的要實現家書的順利傳遞,讓所有百姓的家書都能及時的送到對應的人手中,那麽需要的驛站數量就至少要增加好幾倍。

    並且這個家書傳遞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一般的百姓也不見得能夠承受的起。”

    唐儉沉默了片刻之後,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雖然大唐的驛卒的收入不是很高,但是你架不住數量多啊。

    假如一個驛卒要專門送一封信件到某個鄉下的小村落。

    按照現在大唐的交通環境,很可能一天的時間都不夠。

    哪怕就是不考慮路上的風險,順利的花費幾天時間把一封信件送到了對方的手中。

    那麽這個信件的傳遞費用要怎麽收取呢?

    不收錢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那樣的話,那麽不管增加做少驛卒都不夠的。

    但是收錢的話,這麽一封信的傳遞成本可能高達幾十文錢,甚至幾百文錢。

    普通百姓誰能承受的了?

    並且,這個傳遞成本,由誰來承擔,也是一個問題。

    心中滿懷著各種各樣的疑問,唐儉覺得很是頭大。

    因為從李寬的語氣裏頭,他已經感受到了這個事情估計是很難做也要去做的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