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556章 算不算拔苗助長?(2/5)

作者:南山堂字數:22068更新時間:2021-11-26 01:42:20

    當然了,這並不表示李寬就不重視蒸汽機的發展了。

    未來的幾十年內,蒸汽機在船舶、火車和作坊之中的運用還是非常有前途的。

    相較於內燃機,蒸汽機的結構會更加的簡單,製作難度也會低很多。

    相應的成本,自然也是更低的。

    特別是當你的功率需求達到比較大的程度的時候,短期內蒸汽機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太子殿下,我們的第一台樣機已經在設計製作之中了。

    從原理的論證上麵來說,我們覺得煤油發動機是完全具備可行性的。

    您看這幾個展板,這就是我們初步設計的煤油發動機的主要結構圖。”

    在煤油發動機研究所裏頭,饒永祥跟盧照鄰在那裏親自給李寬介紹研究所裏頭的研究成果和進展。

    “這個使用煤油作為發動機的染料,你們是怎麽考慮的呢?”

    李寬一邊看著展板上的內容,一邊問著問題。

    煤油發動機是什麽鬼,他在後世幾乎都很少聽說。

    雖然也有航空發動機使用煤油的說法,但是至少在普通百姓接觸的動力設備之中,還真沒有使用煤油的。

    各個加油站裏頭加的都是汽油或者柴油,從每見到過哪個加油站有加煤油的。

    所以哪怕是李寬對發動機的結構沒有做深入研究,也知道煤油肯定不是最佳的染料。

    “煤油燈現在是許多人家中都有在使用的燃料。

    我們覺得如果能夠把煤油的燃燒放在汽缸裏頭的話,那麽這個發動機的運轉就可以順利的展開。”

    饒永祥小心翼翼的在一旁解釋著。

    很顯然,他已經感受到李寬的話裏麵,對煤油發動機的質疑了。

    作為大唐科技圈的權威人物,李寬對於新事物是最有發言權的。

    從過去的這些年的情況來看,李寬認可的東西,基本上都成功了。

    相反的,基本上都失敗了。

    如果煤油發動機得不到認可的話,顯然是前途堪憂的。

    “煤油燈確實是百姓們非常好的照明工具,但是火油的冶煉過程之中,產生的物資不僅有煤油吧?

    你有沒有使用其他的產物作為燃料呢?

    從你的這個發動機的結構來分析,燃料在蒸汽機裏頭的燃燒環境是非常惡劣的。

    在這種環境下麵,一定要使用比較容易點燃的燃料才能讓發動機順利的運轉起來。

    而煤油燈之所以能夠取代汽油燈或者火油燈等其他東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燃燒非常的穩定。

    換句話說,它沒有那麽高的易燃易爆性能,相對來說也沒有那麽容易點燃。

    隻有使用明火的狀態下,煤油燈的燈芯才能比較順利的點著。

    這種情況下,使用煤油作為燃料,估計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當然了,到底哪種材料好,你們到時候可以多試一試。”

    李寬倒也沒有直接說使用汽油是最好的選擇。

    反正不管是使用哪種材料,工作的原理是差不多的。

    研究所裏頭多試一試就是了。

    “太子殿下說的很有道理,我們回頭一定把火油加工過程中的各種物資都試一試。”

    饒永祥聽了李寬的話之後,隻是稍微思索了一下,就覺得很有道理。

    “然後這個凸輪軸的設計,其實是很重要的。汽缸上麵進氣閥門和排氣閥門的關閉,都是依靠這個凸輪軸的旋轉來達成的。

    然後這個噴油嘴的噴油時間,也需要跟凸輪軸的旋轉結合起來。

    要不然到時候發動機運轉的時候,噴油時間與進排氣門關閉時間不吻合的話,是沒有辦法正常運轉的。”

    雖然盧照鄰之前跟李寬請教過發動機的大體結構,李寬也跟盧照鄰說明過一次。

    但是一次交流就能把發動機給完整的設計製作出來,顯然是不現實的。

    李寬現在看著饒永祥和盧照鄰在展板上繪製的相關信息,雖然整體結構上跟自己說的已經比較相似,但是在細節上卻是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的。

    有些東西看上去可能不重要,首次設計的時候隻是很隨意的繪製了一個形狀,但是真正運轉的時候就會發現發動機的零件都是很有講究的。

    你隨意設置一些參數,結果就是發動機沒有辦法正常運轉。

    或者說運轉的效率非常的底下。

    “師父,這方麵的計算,我們現在是正在聯合算學院和格物學院的一些學員和教諭,利用木製的模型先進行模擬。

    然後找到最適合的參數,最終製作正式的樣件進行測試。

    不過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有一個問題應該是比較麻煩的,那就是這些零件的加工精度問題。

    各個零件之間的配合是非常緊密的,一旦有零件的尺寸太大或者太小,都會導致安裝出現問題。”

    雖然現在還處在很早期的階段,但是盧照鄰他們顯然已經發現了一些問題。

    “零件的精度問題,除了提高加工設備的精度之外,就隻能是多推進加工工序的標準化了。

    以後要大規模的量產,各個零件之間要盡可能的保持一致性。

    現在的情況來看,加工這些零件,最好就是盡可能的使用蒸汽機設備,然後設定好參數,讓同一個匠人加工同一個工序。

    通過流水線生產的方式來完成零件的加工和製作,最大程度的保持零件的一致性。

    並且提高零件的精度。

    剩下的就隻能是多安排質檢人員,隻使用符合尺寸要求的零件來安裝發動機。

    不符合條件的進行重新加工之後再使用。”

    零件精度這個問題,絕對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哪怕是到了後世,很多零件的加工,仍然麵臨各種各樣的問題。

    當然了,這也跟要求的條件有關係。

    而放在貞觀二十二年來考慮這個問題,那就更加麻煩了。

    當然了,現在的要求也比較低。

    隻要能夠順利的安裝,順利的讓發動機運轉起來,就算是成功了。

    至於以後的事情,等以後再一步一步解決。

    首先要解決有沒有的問題。

    “嗯,我們明天去蒸汽機研究所跟李諺和趙小二好好的溝通一下,看看能不能針對我們發動機零件準備開發一些蒸汽機設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