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625章 腦機接口!(2/2)

作者:鹿林好漢字數:7450更新時間:2020-01-26 17:32:04

    這種方式非常粗暴和野蠻,跟四五十年前為了治療腦部疾病就將病患的病變的腦部進行切除一樣原始。

    由於對大腦的認識和已有的電極硬件都非常原始,所以國外的相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製作一些簡單的接口,比如運動皮質和視覺皮質,而且這方麵已經取得了不小的突破,比如說人工耳蝸和視網膜假體的產品技術的出現。

    截止到現在為止,已經有十多萬耳聾人使用了人工耳蝸,其中半數以上是兒童。

    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人工耳蝸是目前運用最成功的生物醫學工程裝置。

    雖然現在視網膜假體能以類似於耳蝸假體修複聽覺的方式修複視覺,將信息以電子脈衝的形式傳遞給神經,是比耳蝸假體更複雜的一種腦機接口。

    雖然現在視網膜假體還沒有麵市,但是國外的一些公司的研發都已經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在前世的記憶中,第一款得到MI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準的視網膜假體麵世是在2011年,這款視網膜假體帶有60個傳感器,相比較而言,真正的視網膜擁有大約100萬個神經元,雖然這款假體顯得很粗糙,但是至少已經可以讓失明者可以看到物體模糊的邊緣、形狀和明暗變化,這總比什麽都看不見要好。

    而且其實帶有600到1000個電極的視網膜假體已經足以提供閱讀和人臉辨別的視力。

    現在腦機接口研發部門集合了差不多有數名科學家,分別來自腦科學、電化學、生物學、微電子工程等領域,並且和國內的好幾所醫科大學合作,正在全力地研發關於運動皮質和視覺皮質的腦機接口技術。

    尤其是在運動神經元的研發上國內有好幾所大學都有這方麵的研發,腦機接口部門在運動神經元的生物電信號方麵有了一定的進展,現在已經解析出了一些神經元控製四肢肌肉做出動作的生物電信號。

    第二代外骨骼機器人現在使用的傳感器是依靠感受到使用者的肌肉壓力變化來實現外骨骼的機器人的動作控製,如果使用者肌肉沒有萎縮還是能夠使用的,但是在麵對肌萎縮脊髓索硬化和高位截肢的病患就有些無能為力了。

    研發團隊也是向楊傑提出了研發新型的傳感器技術,讓傳感器可以直接探測到使用者脊髓運動神經元發出的電信號,比起單純依靠肌肉抽動來控製的方式,這樣的操控可做到更精確,可完成的動作也更複雜,這能讓外骨骼機器人在在使用上更接近直覺控製,對傷殘人士的用處也會更大,實用性隨之大大提高。

    楊傑也是批準了這個研發項目,總部撥付了1500萬美金的研發經費,項目研發時間為三年,要求團隊在三年內拿出第三代外骨骼機器人,同時總部也撥付了800萬美金讓聖思諾公司在HX國的研發中心研發新型的微機電傳感器。

    機器人研究實驗室另外還有一個仿生機械手臂的項目和視網膜假體的研發項目。

    楊傑也是希望研發團隊能在十多年的時間裏麵可以讓仿生機械手臂能夠完成移動假肢肘關節、擺動假肢手腕、開合手掌等動作,可實現真正手臂和手腕的大部分基本功能。

    能夠做到這個,不僅僅是幫助殘障人士,而是能夠讓機器人就可以開始進入更多的行業領域。

    現在的機器人隻能局限再一些特定的行業,比如說汽車生產線上麵,機械手還是沒辦法做到像人類一樣那樣靈活。

    通用性的仿生機械手才是楊傑想要做到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