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67章 鏡子(1/2)

作者:南山堂字數:5562更新時間:2020-02-06 04:39:23

    鏡子這個東西,不是什麽新鮮玩意。

    古代用黑曜石、金、銀、水晶、銅、青銅,經過研磨拋光來製成鏡子。

    公元前000年,埃及已有用於化妝的古銅鏡;公元1世紀,開始有能照出人全身的大型鏡;中世紀盛行與梳子同放在象牙或貴金屬盒中的便攜鏡。

    中國在公元前000年已有銅鏡。但古代多以水照影,稱盛水的銅器為鑒。

    漢代始改稱鑒為鏡。漢魏時期銅鏡逐漸流行,並有全身鏡。最初銅鏡較薄,圓形帶凸緣,背麵有飾紋或銘文,背中央有半圓形鈕,用以安放鏡子,無柄,形成中國鏡獨特的風格

    李世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中國古代銅鏡最早見於4000多年前的齊家文化時期,直至清末民初玻璃鏡大量使用後才退出了曆史舞台。

    古代銅鏡除了作為照麵飾容的工具之外,更濃縮著文化

    長安城現在賣的各種各樣的鏡子,不管款式有什麽區別,基本上都還沒有脫離銅鏡的範疇,哪怕是製作的再精美,也隻能模模糊糊的看到自己的影子。

    也就是張華,對自己的外貌不是那麽重視,要不然早就受不了這樣的鏡子了。

    站在銅鏡麵前,模模糊糊的看到一個人,半夜醒來不準還要嚇一跳呢。

    “張師父,你這些東西東西從來沒有見過啊,用來做什麽的?”

    李泰也不是什麽化學知識都不懂的白,看到張華在實驗室裏麵鼓搗了一陣,立馬就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製作鏡子使用的。”

    反正遲早李泰都是要知道自己是準備製作什麽東西用來給長孫皇後當做壽禮,所以張華幹脆一邊製作化學藥劑,一邊給李泰解釋了起來。

    起來,張華自己隻知道鏡子上麵是有鍍銀的,但是具體怎麽操作並不知道。

    還好有多啦在,一頓培訓之後才知道原來鏡子並不是簡單的搞點白銀上去就可以了的。

    “這些東西看起來也沒有什麽特點,居然可以用來製作鏡子?再了,張師父你不會就用一個鏡子來當做我母後的壽禮吧?這也太寒磣了吧?”

    在李泰看來,鏡子再貴重也就那樣,宮中並不缺少,甚至後宮裏麵最多的就是各種各樣的鏡子,基本上每個宮女的房間裏都有銅鏡,妃子的宮殿裏有全身的大銅鏡。

    不管是製作再好的銅鏡,頂多也就價值幾百個銀幣,貴不到哪裏去。

    而從往年太上皇過壽辰的情況來看,大家送的壽禮不乏是各種各樣的稀奇物品,價值連城可能有點誇張,但是幾千銀幣甚至幾萬銀幣的東西倒是很正常。

    母後的壽辰雖然不能和太上皇比較,但是也差不到哪裏去啊。

    “寒磣?什麽叫做寒磣,適合的才是好的,你要是覺得不寒磣,是不是我直接送幾十萬銀票就好了?”張華白了一眼李泰,覺得太看了鏡子。

    事實上,後世的鏡子也確實超出了現在大唐人的理解,那種清晰的倒影每個人形象的鏡子,是大唐人想都不敢想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