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九十三章 勝利大逃亡5(1/2)

作者:萬字旗下的大清帝國字數:4844更新時間:2023-10-27 17:44:46

    豬腳七郎心裏這個美呀,怪不得我早上起來的時候聽見喜鵲一直在我窗戶前叫,原來我就要升官啊,哎呀,這三蒲中隊長真是太好了,這個這個純三郎,真是個不識時務的人,竟然敢攔三浦長官,簡直找死,不過也是,他要不找死,我怎麽能提升上去,哎呀,看來以後需要給三浦長官搞好關係,哎呀,我想想兩以後,我是不是應該找個借口到上海是拜訪一下,三浦長官,三浦長官幫我提升到中隊長的位置,如果陸軍部通不過的話。我不又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嗎,不行,這件事確定下來,看來我得去嘉定鎮的幾個富戶家裏邊兒轉一圈兒了,多備一些禮品下來呢

    不豬腳七郎準備給三普長官賄賂,再杜詞和三浦友和帶領一千多的老百姓一路向南,路過了現龍村,薛家村,李家村,陳家村,然後抵達蘇州河邊,隻是色已暗。他們就在陳家村找一些地方然後搭了些帳篷,讓一千多的群眾一部分呆在老百姓家裏邊兒,一部分住帳篷,然後準備讓杜詞攔截蘇州河上的渡輪沿河至崇明塘向南下,順河向南進入上海市。

    蘇州河,長江支流黃浦江支流吳淞江上海段俗稱,民間一般認可的河段是:起於上海市區北新涇,至外白渡橋東側匯入黃浦江。有時也泛指吳淞江全段。蘇州河之名,始於0世紀中葉上海開埠後,部分愛冒險的外國移民由上海乘船而上,溯吳淞江直達蘇州,就順口稱其為“蘇州河”。到1848年,上海道台麟桂在與英國駐滬領事簽定擴大英租界協議時,第一次正式把吳淞江寫作了“蘇州河”。由此開始,“蘇州河”之名逐漸流行。蘇州河文化中還有特別值得一提的“後文化”。“後”,即“媽祖娘娘”,是中國道教中一尊地位很高,又具濃烈民間色彩的神祇。

    自從上海開埠以後,曾在東段的蘇州河上,先後架設了10餘座各式橋梁,其中最著名、也是最早架設的橋梁,就是外白渡橋。外白渡橋的前身叫韋爾斯橋,這時的韋爾斯橋還不是白渡橋,凡是過橋的中國人均要留下“買路錢”—過橋稅。187年由工部局出麵,又在此附近建了一座木橋。因橋在外灘公園旁,故定名為“公園橋”,俗稱外擺渡橋,又因此時中國人過橋不再交錢,可以白渡蘇州河,又稱“白渡橋”。

    與外白渡橋毗鄰的是乍浦路橋。上海開埠後,傳教士文惠廉曾經在蘇州河上建起一座浮橋。

    187年工部局將浮橋改建為木橋,稱為“裏擺(白)渡橋”、“二擺渡橋”或“二白渡橋”。197年又改建為長7米、寬177米的孔鋼筋混凝土橋,載重量10噸。

    河南路橋亦稱三擺渡橋。184年的時候,在這裏設置過渡口,人稱“三擺渡”,1885年在此建造了長6米的駝峰式六孔木橋---“三擺渡橋”,195年又改建成現在的鋼筋混凝土的均衡翅式帶懸橋,長645米,寬18米,有孔,載重為量15噸。因橋堍下建有後宮,故又稱“後宮橋”。

    福建路橋又稱作老閘橋,因此地留有古代建造的石閘。1875年在此建起一座木橋,就叫老閘橋,

    老上海人一定記得在蘇州河上有一座連接山西南路和山西北路的六孔木橋—盆湯弄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