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第41章 :誓師出征(上)(1/2)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4284更新時間:2023-10-28 00:17:47

    據實而言,不是劉彥遲鈍,而是他從來都隻是將拓跋秀當成吞並拓跋鮮卑的“橋梁”,除此之外還真沒有太多注意過。霎時看見拓跋秀表現得那麽反常,說不明白那是假的,他隻是迷糊那婆娘什麽對自己“芳心暗屬”了?似乎,隻是似乎……他從來都沒對拓跋秀獻過什麽殷勤吧?

    “皇帝賜婚?”

    有這個習慣嗎?劉彥想來想去沒弄出一個所以然來。

    他是知道古時候總是喜歡用聯姻來表示親近和結盟,但是據他所知,世家和宗族之間娶胡人女子都要擔著很大的壓力和非議。皇室是什麽血統啊,在重視血統與傳統重於泰山的年代,皇室子弟怎麽會與胡人女子結親呢?

    “難道……東晉竟然是虛弱到無視血統和傳統的地步?”

    不解,異常的不解,不過他算是看出來了,拓跋秀不會親自去建康,這女人以複興拓跋鮮卑為己任,不會甘心嫁給司馬皇室,然後乖乖的待在南方終老。

    “那派誰去呢?宇文簡?他好像不夠份量啊!”

    一旦有想法,而且那個想法還極有可能成功,無論是誰都不會輕易的放棄。

    華夏政權“內王外聖”的傳統可謂是由來已久,除了有限的幾個王朝,如漢武帝、漢宣帝、明朝諸皇對外族不加以顏色之外,諸多皇帝待外族外國總是要比對內要包容和包含許多。

    其中,明代的“不和親、不妥協”就是被作為行政基礎。有明一朝,算是華夏曆史上的奇葩,不服打到服,哪怕明知道不能打也打。可以認為明皇倔強和傲直,但是那句“天子守國門”卻是震撼人心,說了又真正做到“君死社稷亡”也是沒有過的。

    自古以來強國掠奪弱國根本就是天經地義,剝削他國他族來壯大本國本組的實力被證明是至高無上的真理。可是“源遠流長”的“內聖外王”造成的現象是,華夏政權在大多時候對外就得像伺候大爺似得伺候著,對內則是蟻民、賤民、屁民的剝削,他們管那個叫“大國風度”和“朝廷臉麵”。

    東晉依然將那個“習慣”保持得相當良好,他們對待同族是“霸道”,講究的是上下尊卑,等輪到胡人時又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東晉為什麽衰敗如斯,這都是養太多白眼狼的緣故,結果養熟了胡人,皇帝被抓去倒馬桶,半壁江山也沒了。

    胡人不稱帝願意尊“正統”奉“正朔”,哪怕隻是表麵上的尊敬,暗地裏攻你城池躲你土地掠你人口財富,隻要皇帝的老婆沒被搶,朝廷當權大臣的利益沒有受到太大的侵犯,那麽一切都有的商量。

    美其名曰:“咱是禮儀之邦,天朝上國。所謂地大物博,不與那些蠻夷一般計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