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031羲生新聞半月報(1/3)

作者:萬木春字數:6662更新時間:2023-10-28 18:35:13

    崇禎初年的農民軍尚無推翻朱明王朝明確意願,他們大抵為饑寒所迫憤而舉旗抗稅,武力奪取官府以及當地豪紳大戶糧食。當此時,殺人放火等招安的水滸好漢深入民心,農民軍渴盼吃飽不餓,若能有好前途絕不介意投降朝廷、為朝廷效力剿平“方臘”“遼賊”。

    如果朱明朝廷能夠有效組織賑災,如果朱明朝廷能夠帶來足夠糧食,如果朱明朝廷能夠尋到危機輸出方向,陝西早期民變是不難平息的。所謂旋撫宣叛,根由在於饑民流賊為了眼前不致餓死,不得不四出劫掠糧食。朱明朝廷官吏對此亦清楚明白,可他們沒有能力解決難題,譬如標準時空曆史裏三邊總督楊鶴向崇禎皇帝如是自辯:“諸賊窮餓之極,無處生活,兵至則稽首歸降,兵去則搶掠如故,此必然之勢。”

    與此同時,饑民流賊卻受限於眼界混混沌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餓時再舉旗,將希望完全寄托於明軍妥協與招安。

    鄭義早已發覺饑民這種情緒。

    或許災荒饑餓時間尚短,或許官兵賊民矛盾尚未激化,太平軍不僅遭到延安府內鄉紳抵觸,亦深受眾多自謂良民的百姓排斥。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填飽肚子之後就開始苦心積慮與太平軍撇開關係,深怕官兵攻來後受到牽連。這些可愛的良民,總以為沒了太平軍,生活隻會更好而非更差。言而總之,隻要能夠勉強活下去,沒有誰肯跟隨鄭義鬧革命。

    鄭義編製外擴軍計劃,深受此等負麵情緒影響。

    怎麽辦?

    觀念需要輿論改變,明末信息傳播條件下,報刊雜誌是最優選擇。

    為了配合慶陽府騷擾戰略,鄭義籌備大半年的第一份報紙《羲生新聞半月報》終於麵世。

    中國早在兩漢年間就創辦有邸報係統,邸報又稱朝報、條報、雜報等等,某某報非是後世特有新事物。至趙宋年間,衷私小報率有漏泄之禁,隱而號之曰新聞,新聞亦非後世詞意。半月則是指報紙半月發行一次,嗯,事實上更像雜誌,明末交通條件毫無支撐日報體係的可能性。

    鄭義對報紙寄予厚望,特意借用標準時空共和國太祖“為有犧牲多壯誌,敢叫日月換新天”詩句當作創刊詞,日月為明,用在此時最恰當不過。截犧(犧)音之羲,取牲音之生,合成羲生兩字,寓意鄭義代明建朔偉誌。報紙又定黃牛為標誌和吉祥物,勸諫報社發揚老黃牛精神,埋頭苦幹實幹,不要學東林黨天天舉著道德旗幟放嘴炮。

    《羲生半月新聞報》創刊社論,由鄭義親自執筆所寫,名曰《殺之良是》,矛頭直指王朝朱明崇禎皇帝。

    卻說新任陝西巡按吳甡彈劾杜文煥冒殺難民,扒皮杜文煥皮時又扒出一樁舊案:崇禎二年三年之交異常活躍的大盜王子順,都司艾穆招降其人之後交付洪承疇,延綏巡撫洪承疇、延綏總兵杜文煥、陝西巡按李應期等文武官員憎恨流賊屢降屢叛,遂以計殺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