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039亂世長安:大淩河(1/2)

作者:萬木春字數:6162更新時間:2023-10-28 18:35:13

    崇禎四年下半年,朱明王朝格外多災多難。

    七月初,太平軍軍將李鴻基巡兵寧夏;七月末,後金汗黃台吉號稱十萬軍西攻大淩河堡。

    一西一北,兵災同時降臨。

    或許因為前歲己巳虜變明軍亂糟糟表現,後金軍中輿論極端蔑視明軍戰力,此番進攻大淩河城改以攻城辟土開疆。明軍野戰誠然常常一觸即敗表現的異常糟糕,可他們嬰城自守城池還是可以的,後金汗無法效仿太平軍優勢火炮集中覆蓋,隻得采取挖掘壕塹圍困之法截斷大淩河城糧道,再嚐試勸降守將祖大壽。

    前歲己巳虜變禍亂京畿亂象曆曆在目,京師朝臣以及遼東督撫哪敢輕視十萬建虜,連忙手慌腳亂急派各路兵馬增援大淩河城。奈何建虜素來強於野戰,其圍困大淩河城時複又密切偵查各路援兵,朱明朝廷兵部都是一群自稱精通軍事的四書五經作協式文官,援兵大淩河也不講啥戰術,瞧見哪裏有兵就令哪裏增援。或五千或六千一點一點送給後金圍點打援,然後理所當然被建虜優勢兵力擊潰,一幫文武大臣應對舉措渾似建虜打入京師的內奸。

    九月初,就在京師文官大臣為建虜圍困大淩河而煩惱時,寧夏變亂消息複又傳至京師。此時寧夏諸衛剛亂,陝西八府三邊尚未全麵潰敗,太平軍秋季全麵攻勢消息亦沒傳到,京師朝臣理所當然小覷太平軍威脅,仍把鄭義當成王嘉胤、神一魁之流亂匪。亂匪禍害隻在晉陝,建虜可是曾攻至京師殺的官兵大敗的逆賊,京師朝臣自然而然將六萬步騎視為大敵。因此,盡管崇禎惱怒陝西多亂,所采取措施也是即時罷免楊鶴並械京問罪,試圖以此敲打陝西方麵文武官員用心剿匪。

    絕不能責怪京師文武朝臣輕視陝西之變,前歲己巳虜變時明軍種種糟糕表現曆曆在目,誰敢對他們懷抱信心?事實證明,京師朝臣重視建虜是對的,九月與十月之交,後金先後擊潰明軍四萬援兵,一時京畿軍民大震,爭相逃亡內地。若是應對不妥,眼看又是一場己巳虜變,明庭朝臣焦慮的幾欲昏厥,可再想增援大淩河城,一時竟無兵可派。

    怎麽辦怎麽辦,一幫四書五經作協式文武官員隻能麵麵相對,束手無策。

    就在己巳虜變即將再演危機之刻,潼關之失、西安之陷、延綏之潰等等太平軍呼嘯陝西軍情一股腦兒傳到京師皇城。

    拿到陝西軍情,京師朝臣先是雙手一顫任由牒報飄飄落地,然後再心急火燎命令親信再探:“勿大言驚駭京師,陝西詳情一一報來,潼關真已失,西安真已陷?”

    可真金不怕火煉,再探仍是全陝變色,除卻地利退避山西的延綏巡撫洪承疇,其他陝西督撫音信全無,山西、河南一片風聲鶴唳。

    驗證關西之變非假,京師朝臣麵麵相覷,良久不能吐一言。

    紫禁城裏,崇禎皇帝朱由檢氣的摔桌砸碗,恨聲咒罵陝西督撫:“庸臣、庸臣誤國,楊鶴該殺,練國事該殺!”

    可再驚再懼再怒,此時也無可濟事。

    太平軍奪取延綏鎮潼關衛,龍門閘刀一般截斷陝西音信,楊鶴、練國事等等是生是死是降都無法確認,驟然談殺論刑豈非笑話。當然,京師朝臣們也沒閑著,以東林黨為首彈劾首輔周延儒誤國當殺的奏章,如海水倒灌一般堆滿禁中。陝西是九州內地,長安是中國要城,流賊抄掠延安等地方隻是尋常小患,而若攻陷長安要地那就勢必成為名載史冊的黃巢級別流寇。前漢之綠林赤眉,晚唐之黃巢朱溫,這號流寇現世往往都是改朝換代大變的前奏,朝廷無論如何重視都不過分。

    此時此刻,首輔周延儒是否誤國該殺是次要問題,應對陝西之變才是當先大事。

    崇禎四年十月中旬,朝廷令兵部尚書熊明遇兼領都察院副都禦使,督師山西、陝西、河南、四川等處軍務,即時出京鎮壓關西流賊。可重視歸重視,巧婦終究難為無米之炊,關外圍攻大淩河堡的建虜已令明軍束手無策,連增援大淩河都成為大難題,更何況千裏追剿陝西流寇?熊明遇名為督師卻無一兵可用,隻能哭喪臉單騎馳援山西太原府,就地征調山西河南等處總兵參將衛所都司剿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