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烏鎮之殤

作者:李子謝謝字數:1754更新時間:2023-10-28 18:56:27
到達烏鎮的時候,我已受了許多鞍馬之勞,再加上陰天晦澀的氛圍,烏鎮便以烏不溜秋的形象進入我的視野。所謂百度百科上描述的“一條流水貫穿全鎮,以水為街,以岸為市的迷人的水鄉風光”我便不得領略,而“水中不時有烏篷船依呀往返,岸邊店鋪林立,叫賣聲不絕於耳”的熱鬧風情烏鎮也無心演繹。 我眼中的烏鎮不過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曆史的的老嫗,除了歲月風霜侵蝕後的痕跡,它已不能過多地向我們展示妖嬈的風情,或許她本就不是一個妖嬈的女子,江南水鄉更應該被譬喻成清新的少女,可是今天站在青石板鋪成的狹窄小街上要想欣賞少女風華正茂時的清純靚麗已是奢侈的念想。歲月之河淘走的除了沙礫,還有金子。昔日的江南明珠早就落滿灰塵,就算後人刻意地拂拭擦洗,要想重新煥發被時光掩埋千年的動人光彩也還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到底該拿什麽拯救你,我的烏鎮? 麵對烏鎮靜靜佇立的古屋、水閣、小橋流水,我充滿了傷感。江南百床館裏陳列的古床記錄了貴胄的奢華和百姓的簡樸,可是富也好,窮也罷,時光把一切都磨洗得麵目全非,曾經的繁華或落魄相對我們早就漸行漸遠。而巧奪天工的木雕號稱東方文明的一枝奇葩,又當如何?也不過躺在昏暗的古屋中接受後人憑吊的目光。民俗館裏演繹的是東柵金家的故事,一方富庶曾經的叱吒而今隻是用蠟像塑成曆史的縮影。倒是茅盾的才華洋溢給烏鎮古居增添一筆文化的濃墨。藍印花布已失了它原有的實用價值,一條條淩空垂下,給寒意森森的春風平添一股蕭瑟的氣息。 許多人感歎烏鎮不過爾爾毫無情趣。或許東柵的落魄是為了襯托西柵的別有一番情趣。可是這趟旅遊的行程沒有安排西柵。無緣西柵,便也成了一份遺憾。 離開東柵的時候,再回首望一眼灰色調的烏鎮,心想曆史不停地在分娩,遺留下無數的胎盤,年輪無可挽回地旋轉,胎盤已經不具備孕育生命承載生命的能力,但是至少我們能構築一種文化。前人在曆史的畫卷中不自覺地添了幾筆屬於他們自己的標記,而我們這些後人站在無數的不自覺的基礎上,已經把書寫曆史變成一項下意識的任務。這種從不自覺到下意識的過程,便是文明的進步。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