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觀張藝謀《金陵十三釵》(1/2)

作者:李子謝謝字數:5454更新時間:2023-10-28 18:56:27

    從可以哭的地方開始我一直不間斷地淚流滿麵,甚至重重地抽噎。哽咽聲在寂靜而空曠的電影院顯得突兀。兒子使勁擦我的眼淚,並告誡我:“媽媽,現在我們這裏沒有日本人啊!”是的,現在國泰民安,國人不必花大把時間去對付內憂外患,以致有閑暇時間去製造地溝油、蘇丹紅和三聚氰胺,以致我身旁坐著的兩個中學女生看到日本兵強暴女學生的畫麵時“咯咯咯”笑道:“太刺激了!”

    或許長大和成熟需要時間,且是很長的時間。

    依稀記得韓寒在一篇文章裏批評中國當下的愛國教育老用抗日題材時說道別人還以為我們中國依舊生活在小日本的水深火熱中(原話記不得,大意如此),當時心裏如梗了一根刺,特別不舒服。那是韓寒更年輕一些的時候寫過的文字,大有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意味。現今已為人父的韓寒看了《金陵十三釵》應該不會再曝出什麽諷刺與犀利刻薄的批評來吧!已為人母的我特別深刻地認識到國家的富強對於個體的小民來說是何等重要。後事不忘前事之師,國仇家恨怎麽能輕易忘記呢?國破山河在,可惜覆巢之下無完卵。

    文藝作品承載的使命感很沉重,可是真正能喚醒預期的效能的或許少之又少,比如我身旁坐著的嬉笑的這兩位中學女生,但至少還有像我這樣為那段曆史哭泣並對大中國如今局麵肅然起敬的人。張藝謀是個大師。這句話過去對我而言隻是一個命題,看了《金陵十三釵》我終於自覺地論證了這個命題。中國三大導演——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為什麽後兩者隻是大導演,而前者雖一直敗北奧斯卡卻依舊被國內外人們讚為大師?《金陵十三釵》可以說是一個最漂亮的答案。

    陳凱歌的電影一直很貴族化,曾被他電影中表現出來的高貴的氣質深深折服過,但是卻隱隱覺得陳導有媚日情結。或許這種情結於他個人而言是自覺不自覺,有意識無意識的。作為觀眾,我解讀出了潛藏的情緒。在《霸王別姬》中程蝶衣的京劇遭到了國民黨兵的侮辱和輕薄,卻在日本高層那裏被尊為高貴的藝術。國人的形象十分猥瑣,而下令要用鐵蹄踏平支那人腦漿的大和民族卻是那麽高貴斯文精神境界高尚。這是我無法接受的非常殘酷的畫麵。包括《無極》,張東健飾演的奴隸昆侖得不到愛情,謝霆鋒飾演的王更是**加癲狂,而獨獨日本人飾演的鮮花盔甲的主人卻收獲了美人的身與心。一個藝術家的價值觀念取向是通過他的作品滲透出來的。陳導的媚日情緒或許連他自己都不自知,隻是作為觀眾,我通過熒幕嗅到了這樣的氣息。

    不得不讚張藝謀為大師。《金陵十三釵》和《霸王別姬》中十分相似的一幕出現了:日本軍官軍裝筆挺地出現在教堂的女學生麵前,麵對地上被日本兵強暴未遂掉樓而死的女學生的屍體和一大灘觸目驚心的血,他優雅地鞠躬優雅地致歉,優雅地詢問可否借用鋼琴一彈,在神父和女學生們戰戰兢兢的目光中優雅地走到鋼琴前,優雅地彈奏了一曲思戀故鄉山河的曲子。要不是軍官那雙彈琴的手像雞爪一樣顯得猥瑣,我真要懷疑起來,或許日本高層真如陳凱歌導演在電影中所詮釋的那樣還是有品位的。同時我又感到心痛和可惜,這些中國的大導演都庸俗地媚日,我幾乎想憤然離席,可是親愛的張藝謀卻緊接著揭示了這優雅背後的罪惡——原來軍官派兵駐守教堂不是為了保護女學生們不再受日本兵的淩辱,而是為了慶功宴上能以歌取悅侵略者高層,慶功宴後又能用肉體滿足侵略者們的獸性。

    是的了,張藝謀對日本軍國主義者的解讀拿捏準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