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三五章 僧與帝(一)(1/4)

作者:庚新字數:14534更新時間:2020-02-25 13:21:46

    在前出現的周賓,曆史上確有其人。

    東吳鄱陽太守周魴(在演義中也有出現)之父,三國誌中有記載:周魴,吳裨將軍、鄱陽太守。父賓,為谘議參軍。

    印刷術出現了!

    但是要想看到成績,卻不是一兩日就可以做到。畢竟,與曆史上的印刷術不同,從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六百年的時間足以讓一個行業完善起來。工匠設備,等等諸如此類的相關事務,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好在馬鈞在了解了之後,對這印刷術也產生出來了巨大的興趣。

    這是一件好事,而且是一件造福蒼生的好事!

    馬鈞說:“主公放心,我一定會盡快做出完善的方案來……咱們有將做營,有足夠多的工匠,讓這套……哦,印刷術達到完美。不過,我需要時間,還請主公耐心等候,莫要太過心急。”

    馬鈞說的不錯!

    董擁有一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他的將做營。

    如今的將做營,經過馬鈞蒲元等人的經營,已經逐漸的成為了一個完善的機構。

    在外圍,是依照著甘信所設計出的流水操作線,分門別類的進行各種部件的加工。這些部門,是開放的,甚至連曹操這種敵人,也很清楚這些事情。但是想要滲透進去,卻是很難。

    因為部門與部門之間,並沒有特別明顯的聯係。

    至少在許多人的眼睛裏,是這樣看待將做營。而且。將做營之中,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部門存在。這個部門是當年費沃開發出來,如今以馬鈞蒲元為核心,專門進行物品地改造完善。

    董建起稱為天工監,能進入其中的工匠。不僅僅是要求高超的記憶,更需要足夠的創造力。而且天工監在外人眼中。也不過是將做監中極為普通的機構,從表麵上看,無甚特殊。

    至今,天工監已經改造成功了許多物品。

    比如東漢時期地織機,經馬鈞之手,有五十躡而改為十二躡(躡,腳踏操縱板),是功效大大提高;由蒲元和馬鈞聯合開發出來的翻車,能利用流水做動力。可以連續地提水灌溉。

    其中尤以天工監少司薑,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設計出了龍骨結構。

    這龍骨結構,是用於造船業上。三國時期的船隻,大都以平底為主。而龍骨結構的出現,卻使得這造船的技術,出現了一個大跨步的飛躍。船隻開始出現以尖底的形狀。船舷下削如刃。橫斷麵成V字形狀,船下設置貫穿收尾的龍骨,用來支撐船身。不僅令船隻更堅固,同時抗禦風浪的能力,也隨之加強。

    薑,涼州天水人。

    涉藝頗多,時常有奇思妙想出現。曾經在敦煌為獸醫。後來加入了將做營。得到了費沃地看重。

    天工監設立之後,又有費沃推薦。成為其中一員。

    在天工監,諸如薑之類的人有不少。其中不泛在外人看來,如同瘋子一樣的人物。不過在加入天工監之後,這些人如魚得水,做出了不少的貢獻。比如西平車,也是由天工監出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