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六0章 科舉(1/3)

作者:庚新字數:12286更新時間:2020-02-25 13:22:20

    “子修,科舉是什麽?長安那鄙夫又想耍什麽花招?”

    曹操端坐中軍大帳裏,看著風塵仆仆,從許昌一路追趕過來的長子曹昂,不禁疑惑的詢問。

    曹昂年二十七,生的器宇軒昂,舉止透著沉穩。

    “父親,這科舉……卻非一句話能說清楚。十天之前,董在長安頒布科舉法令。細作立刻送至許昌。六天前,二弟並荀適侯霸更送來了有關科舉的詳細法令。荀少府看罷之後,竟當場昏了過去……醒來之後,急令孩兒八百裏加急,追趕父親。這是有關科舉的詳細內容。”

    荀,居然昏了過去?

    那是多沉穩的一個人啊,不管遇到什麽事情,他總是顯得很冷靜,絕不會把喜怒表於臉上。

    非但是曹操,包括魯肅荀攸等人在內的謀士,一個個麵麵相覷。

    莫非這科舉法令,又是什麽陰謀?

    在這裏,需要簡單的說明一下,東漢以來的選才之法。在秦朝以前,周以封國而治理天下,選士也是依靠著世襲製度。周禮一下,社會的階級極為分明。國家有天子、諸侯、卿、士分級負責。而各階層呢,有按照倫常,依照血緣關係,來世襲這各個職位,直至春秋。

    春秋戰國,出現了客卿食客等遊離於製度意外的士人為主分擔憂愁。從而也就有了孟嚐君門下食客三千的說法。這部分人,有的是破落貴族,但大部分都是以生活在底層的寒門庶子為主。

    始皇帝橫掃六國,實行中央集權。

    為帝王者,為選拔民間的人才,就設立出了察舉製度。由各地方推薦德才兼備的人物。由州一級推薦的士人,名為秀才和後來地秀才性質不同);由郡一級推薦出來的人。叫孝廉。

    東漢以來,為保證察舉之人的才能,實行了連坐的製度。

    就是說,你如果沒有真才實學而又被推薦,一經查出來的話,被推薦人同樣要遭受牽連。

    這種製度,一方麵保證了被舉薦之人的才幹,但是在另一方麵。也就造成了世家力量越發強大。朝廷之中的官員,與世族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甚至可以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來形容。

    試想,如果你和我沒有關係地話,我又為何費力氣去舉薦你?

    你飛黃騰達了和我無關,你倒黴了我卻要跟著倒黴。所以,到東漢末年,就有官吏皆出於世家的說法。有能力。而沒有背景的寒門士子,就很難有出頭之日。而那些世家門閥呢,也因為這條連坐之法。使之實力越發的強大。到最後,就形成了連皇帝都無法製約的局麵。

    至漢靈帝時,世族力量已經格外強大。

    漢靈帝死之後,若無世族門閥的支持,各方諸侯甚至無法站穩腳跟。如原冀州牧韓馥,那是正經的朝廷任命官員。可是袁紹卻能輕而易舉的把韓馥推翻,依靠的就是韓馥手下世族之力。

    再比如董卓董兩父子……

    董卓坐鎮雒陽,有大義之名。可是以袁紹為首地士族門閥不願意為承認他,他就要麵臨無人可用的窘困局麵;而董更是如此,初到西域的時候。手底下地謀士不過寥寥數人哉?

    董卓的死,還有第一次長安之亂,無不是世族的一種反撲。

    董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也隻能用殺戮來鎮壓。幸好有三學的底子在,否則他真的會很麻煩。同樣的情況。劉備、孫策也是要依靠對世族的屠殺和鎮壓勉強站穩腳跟。那劉表,更是要靠著世族,才能使得荊州平靜……世族對天下局勢的控製力,由此足以看出一些端倪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