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七十九回(2/3)

作者:水瓶座·傑字數:10456更新時間:2020-02-26 10:30:54

    “行啊!貞這是拿嫁妝補貼娘家人,娘家人再拿這個去補貼劉黃鼠,這事鬧的。還有竺,他跑商的門路可真夠廣地,居然有辦法在劉、曹兩家相互敵對的情況下販貨去長安與西涼。送貨過去可能還是小事,他能夠整這麽多的馬匹回來才是真的有本事!”

    陸仁啞然失笑道:“我還真不知道。不過此間的產業本來就是陸、兩家各占一半,從事既是出了錢購去我也沒什麽話說,少賺一點也沒什麽……哎,不過說起來從事不在城中嗎?”

    趙雲道:“這還要拜你陸仆射所賜。當初你為我主劉皇叔提出以重商補農之計,皇叔與我等商議之後各持疑慮,最後是拿出了軍資的一成交給從事試行。沒想到就這一成,短短兩年間就讓新野城大變模樣,且軍資與糧草充裕,新野居民也越來越多。後來主公便把軍中商務全數交給從事全權打理,從事也就成了我們群臣當中最忙的一個,東奔西跑的經常是一連幾個月不在城中。但每次回來,或軍資、或糧草、或器杖,都會讓我等大吃一驚,深感行商其利。若非如此,我也不會放心地把舍妹交給陸仆射,讓她隨貞小姐學習經商啊。”

    陸仁微微點頭,看來自己想讓這些諸候重視商業地想法現在就已經稍稍有了點成果。當然,這也要歸功於竺出色的商業能力,如果換成其他人多半沒這麽好的效果。

    趙雲忽然問道:“陸仆射,我想問一下。所謂‘士農工商’,商居末位,但據我這段時間地觀察,卻覺得商之利是最為豐厚的。隻是國之大計以農為本、以工為輔,行商雖然利厚於農工二業,若百姓們都圖利厚而棄農工、轉行商,是否會傷及國之根本?”

    陸仁可真沒想到趙雲會提出這種問題,一時半會兒間竟不知如何回答。沉吟了許久陸仁才緩緩道:“子龍

    不差,國之根本在於農工……這麽說吧。農為國之節,那商就有如血液,國家若想興盛,三者缺一不可。各司其職,各有其用。子龍兄可知昔日漢武帝討伐五胡之戰?這固然是揚我國威,教五胡不敢窺我之戰,但在我看來武帝也有想打通與極西之地西秦的絲稠之路。據我所知中原所產地絲綢在那裏可以換到等重的黃金。”

    趙雲聽了個茫茫然不知所謂。陸仁自己也拍了拍腦門。感覺有些言不對題。抓了半天的頭後陸仁解釋道:“其實我認為農工商三者。關鍵是要看當中的比重。打個比方,一地的百姓生活安樂,歲歲大收,自然每家每戶都會存留下大批的糧米。而這些糧米自己吃是肯定吃不完的,那與其放在那裏爛掉不如轉賣給商人,再由商人販運到其他需要糧米的地方。反過來工匠們打造出農民們所需地器物,也需要商人收購再轉賣回農家。換句話說。商人其實是可以用來保證各方所需物件地人。隻是這一類地商人並不需要太多。”

    趙雲大概的懂了點意思,沉吟道:“話雖如此,但利厚則民心易動……”

    陸仁笑道:“這個其實不用擔心,真正要經商並不是什麽人都經得了的。其中利益的計較、各地需要什麽貨物,不是聰明才智之士也打理不好。別的不說,至少要能寫會算,這可是尋常百姓與工匠做不到的。換言之,真正的行商獲利之人。往往都是些精英。而這一類地人是不會多的。”

    趙雲搖頭道:“唉,不懂不懂!雲必竟是一介武夫,這些事我全然不得要領。或許就像陸仁射說的那樣。讓合適幹什麽的人幹什麽去最好。隻是皇叔將這新野城交托於我,把守城池是我的份內之事,但如何治理我卻有些不清不楚。有心專注農事,卻又眼見到行商之利,因而有些猶豫不決……陸仆射既然在此,可否為雲出些主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