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95章 山裏視察 (上) /第295章 山裏視察 (下)(2/5)

作者:蚊香升起字數:34266更新時間:2020-02-26 10:31:44

    張子劍既然來到他們寨子,絕對不是過來玩的。先請張子劍進村委會坐坐,他去喊村書記。

    鞏大樹那排完張子劍剛坐下,慌忙跑出去叫人。

    不一會,鞏大樹帶著一位比他還年長的中年漢子走進來,此人濃眉大臉,雖然個頭不高,給人一種五大三粗的感覺。走路很有力,衝著張子劍快步上前。

    “歡迎啊歡迎張子劍下來檢查工作。”來人熱情的握著張子劍的手大聲道。

    “我應該早點下來看看,這一路走來,看的我心裏不好受啊”張子劍道。

    “感謝鎮領導關心。”來人顯得比較激動。

    “你是村委書記孟泉生。”張子劍衝著這位還激動的道。

    “是的,張鎮長。”對於張子劍能交上他的名字來,這位村支書激動的快不出話來。

    張子劍看著進來的人不少,對著大家道:“大家坐下來。我們一起聊聊。”

    孟泉生待張子劍坐下後,拉一把凳子坐在張子劍邊上,不知道從哪拿出一個本和一支鉛筆準備記錄。

    仰頭對著張子劍問道:“張鎮長,鎮上通往縣裏的公路已經修起來了,我想問問咱們村路什麽時候動工。”

    這話問的張子劍還真不知道怎麽回答,走了這一路,看了一路,想要修好這條路,難度比通往縣公路還要大,最大的難度還是資金。山路不同於平坦路,造價高是一點,技術難度也有。困於資金有限,張子劍還真不知道什麽時候動工。

    看著屋內幾位淳樸的幹部,張子劍微笑的道:“村路要修,可並不是現在,給大家句實在話,修通往縣裏的路,錢用得七七八八的,再加上各項支出減免,鎮上也沒錢啊從大家手裏集資不現實,等鎮上稍微緩緩,喘口氣,這條路,我張子劍拍著胸脯把話撂這,一定修。”

    從剛開始大家聽到張子劍鎮上沒錢,大家帶著失望的**。張子劍隨後保證一定修,隻不過時間問題,大家還是有盼頭的,村委書記孟泉生帶頭鼓掌,臉上也帶著興奮勁。

    “我這次來就是想看看山裏有什麽可用的價值,隻要又財路,咱們可以用愚公移山的精神,螞蟻搬家的精神,一點一點的弄出去。大家呢?”張子劍微笑著道。

    “精神我們有,拖拉機沒有。”孟泉生這句話的實在。張子劍側頭看著他,道:“沒有,就買。”

    “鎮長,1一萬多一台呢?”村長鞏大樹道。

    張子劍點了點頭對著村委書記道:“咱們村可以成立一個村辦企業,集體製,村民集資一部分,從農村信用社貸款一部分,鎮政府給大家擔保。把山裏的東西運到鎮上。這樣一可以多跑幾趟,多運幾趟。”

    “鎮長啊唉以前怎麽就沒想到您這個法子呢?”鞏大樹跟上張子劍的話道。

    “以前,以前誰給咱擔保,沒擔保誰貸給咱錢啊就算貸款買了拖拉機,運到那裏去,鎮上嗎?那也得有收貨的。張鎮長,您讓咱運到鎮上,怎麽銷售啊是代銷呢?還是現結算。”這位發問是村會計鞏長貴。

    “我這次來就是看看各村有啥可以收集的嗎?俗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們靠著一座座大山,裏麵的寶多的是,怎麽把寶弄出來換成錢。”張子劍沒直接,換了一種思路問道大家。

    村委書記道:“鎮長,這幾年縣林業局管的緊,不讓伐木,山裏的大木很多,以前倒是有收購的,林業局的人罰了幾次,判了幾個人的刑,倒是沒有砍樹的,我們平常就是采集點草藥,黃芽茶,竹筍等物去縣裏賣,您也知道,道不好走,我們走到鎮上再坐車去縣裏,一個來回整整一,除了車費和吃飯,一十幾塊錢還是有的。”

    “山裏的草藥種類多嗎?每個種類能長期大量的供應嗎?”張子劍問道。

    “山裏的草藥多的是,種類多少不知道,我們也就認識常用的,如果發動人群大麵積的采集,這個還真不知道。”孟泉生道。

    “梁,這條記錄下來,回頭提醒我找找藥理類的專家,請他們過來幫忙指點一下,在專家的指點下采集,還不能采集過剩。”張子劍對著梁洛勝完,衝著大家微笑的。

    “毛竹是好東西,可運輸出去比較麻煩,很費勁不,和利潤不成正比,這個隻能等修好路在動腦子,大家可以多采集竹筍嗎?對了剛才的黃芽是啥東西?”張子劍解完又問道。

    “茶,咱們這裏的黃芽老有名氣了,聽過縣裏收茶的人過,古時候黃芽是貢品,也是咱們A省三黃之一。”村長鞏大樹撓了腦後腦勺好想還在想著什麽口中出來。

    此時梁洛勝從身上的公文包內拿出一些資料來,這是張子劍讓他在縣史辦查找的資料,尤其是人文地理這方麵的,其中他還寫了一點關於黃芽的記錄。

    大家夥眼睛看著他,稍後對著張子劍道:“張鎮長,這個黃芽在咱們縣是老有名氣的茶葉。唐朝之前就有過記錄,唐李肇《國史補》把黃芽列為十四品目貢品名茶之一。一直到乾隆年間貢茶增加,縣誌上提到過解放前一度失傳過。我又找了點資料,1971年市裏和縣裏非常重視此茶,成立茶葉辦以來開始挖掘、研製、恢複生產。7年4月縣茶辦室選派農業局茶廠、劉家壩茶站三位茶葉技幹,在烏米尖同三位七、八十歲高齡的茶農共同炒製黃芽茶,共計14斤茶樣,當即用白鐵桶封裝六斤上報國務院進行鑒評。翌年縣土產公司又布點三處,正式生產黃芽,以金嶺鎮的金字山為重點,數年來,由審評室老茶師負責技術輔導。其餘兩處為烏米尖和金竹坪。此後,經過大化坪區農技站、茶站的技術人員反複切搓,試驗改進,黃芽茶采製技術有所提高,品質規格趨於固定。黃芽茶收購量由7年178公斤,80年644公斤,85年多渠道收購量猛增至700公斤,每斤茶價850元。現在的茶葉價格翻了一倍。”

    在梁洛勝照著資料宣讀時,沒人話,張子劍也靜靜的聽著,其實他心裏很震驚,黃芽聽過,總感覺不出名,誰知道梁洛勝一,才明白此茶的大有來頭。心裏還一陣可惜,此茶已經被國家壟斷了,成裏茶葉辦,下屬還有好幾個茶葉廠,都不在他的鎮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