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第15篇 北京:獨占鼇頭領風騷的天台4(1/5)

作者:江南字數:15990更新時間:2023-10-29 18:10:58

    ·王家槐:一如王致和般闖蕩京城

    要說中國美食都有什麽,“王致和”係列食品肯是是中華美食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王致和”係列食品以其獨特的風味不僅贏得了中國消費者的喜愛,且深受海外人士的青睞。今天,帶領4000多名“王致和”人的領軍人物是三十多歲的王家槐,就像他的朝氣和活力,老字號“王致和”在王家槐“掌管”下再展現出了勃勃生機。

    1.王致和闖蕩北京創立“王致和南醬園”

    清康熙八年即公元1669年,安徽籍舉人王致和,赴京趕考失利後,困居京城的安徽會館裏。為等待東山再起,也為維持生計,他學父親的辦法在京城開設豆腐作坊,製作豆腐沿街叫賣,可是生意卻是出奇的冷淡。那年夏天,他做了一缸子豆腐好幾天賣不出去,時間一久,豆腐開始有了異味,生活窘迫的他舍不得將已有異味的豆腐扔掉。

    無計可施的他想起了父親在家鄉用豆腐做豆腐乳的方法,即在發黴的豆腐上撒上鹽,放在瓦罐裏封存起來。一年後的秋天,王致和取出豆腐一嚐,原先發黴的豆腐竟然變得又香又可口。鄰裏人品嚐後都讚歎不已,隨後,他如法炮製,製作了大批臭豆腐,沒想到,臭豆腐一經推出便受到了老北京人的歡迎。後來,王致和又不斷的該來那個工藝配方,臭豆腐的品味逐漸定型,生意日漸興隆,名聲也隨之遠揚。

    盡管生意上有了起色,一心想走仕途的王致和在考場上卻是屢屢失意,屢試不中。他一氣之下,棄學經商。於康熙十七年冬,在前門外延壽寺街中間路西購了一所鋪麵,取名“王致和南醬園”,以經營臭豆腐為主,兼營醬豆腐、豆腐幹和醬菜。

    後來,王致和豆腐乳這個民間小菜傳入宮廷,成為皇家禦菜,慈禧太後曾賜名王致和豆腐乳為“青方”,隨之,王致和身價倍增。“長臉形、小氈帽、大長辮”王致和圖標在北京城裏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2.300多年後,王家槐闖入京城接過傳力棒

    王家槐,出生在書香世家,父親是老師,從小受到良好熏陶。1987年考進中國農業大學學食品專業,憑獎學金和助學金讀完大學,他以優秀的表現成為一名學生黨員。大學畢業後被分到王致和食品廠,從車間技術員做起,到車間主任,到廠長助理,直到廠長,他都是做一行,愛一行,專一行。

    2005年,王家槐由集團下屬企業負責人連跳兩級,出任集團總經理。在職期間攻讀了中國人民大學商業經濟管理研究生。他的“液體毛黴菌種生產及深層發酵反應罐研究”獲北京食品工貿集團公司科技進步重獎、“全營養腐乳工業化生產試驗研究及技術改造”獲國家國內貿易局科技進步一等獎,有兩項腐乳發明獲國家專利,並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近10篇。

    如今,老字號“王致和”在王家槐的帶領下獲得長足的發展,他始終把“超越自我,追求卓越”作為座右銘,讓中華百年老店再添異彩。以“王致和”牌醬腐乳和臭腐乳為拳頭產品,形成了腐乳、料酒、花色醬、芝麻醬、醬菜五大係列產品,並出口歐美和東南亞。王致和產品多次榮獲金獎、銀獎、“信得過產品”、“北京名牌”、“中國名牌”等榮譽。王致和商標連續三屆被評為北京市“著名商標”、“中國馳名商標”。該廠曾獲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狀、重合同守信用單位、首都文明單位標兵等榮譽稱號。

    “王致和是我們安徽人,北京王致和集團與黃山市黃山區仙源鎮(曆史上的仙源縣)已有接觸,雙方都有進一步合作意向,希望‘王致和’能榮歸故裏。”王家槐談及集團發展思路時透露出這一信息。王家槐有一顆“王致和”的心,也有一份故鄉的情。

    目前,王致和人正在準備將“腐乳釀造技藝”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腐乳製作的湯料配方是產品核心,如同“可口可樂”的配方一樣,是商業機密,企業要與參與生產的員工簽訂保密協議,以防秘方外泄。隨著生產經營不斷壯大,王致和由一個小作坊發展到現在的一個大型企業,由原來的石磨製作發展到現在的針磨磨漿製作,由原先的全部手工操作到現在的機械化生產,王致和企業在不斷地發展著。方寸雖小、魅力四射,今天的王致和“臭”名遠揚,被中國老百姓推崇,被外國人稱作“東方奶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