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五二章 參一本(1/4)

作者:小灰雀字數:14598更新時間:2020-02-27 03:25:40

    第二五二章參一本

    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尤其是王況找人就根本沒打算瞞著誰,他還希望知道的人越多越好,好讓那些得了消息的王家女兒都找上門來。王家人這麽大張旗鼓的找本家女兒的事情,很快就在周邊的州縣傳了開來,這些周邊州縣,這兩年多多少少也是從建州的崛起中撈到一些實際的好處的,一聽宣德郎尋親,大官吏自是都留上了心,有空沒空的也都幫著留意了起來。

    這些州縣裏,尤以衢州搭著建州的順風車得的好處最多,這回又聽建州要開辟取道饒州的線路,擔心從此就要被落在了後麵,被饒州取了第一“副駕駛”的位置,將自己擠到後麵一個旮旯裏去,甚至擠下車去,幹脆,刺史一聲令下,全州來了個人口大普查,明麵上是查實了全州的實際人口和營生,有利於今後的政令執行和製定,實際上則是努力尋找從王村嫁出來的女兒。

    人口普查是最耗時耗力的,不管是皇帝也好,朝廷大員也好,都深知這點,故此,一般的也隻有在新皇登基的時候,覺得有必要了才會下令徹查一次,若是上次的徹查還沒幾年,皇帝就駕了鶴去了,那還是會用上次的數據做為統計依據的,大抵上不會有多少出入。

    人口增長速度是非常緩慢的,一個是壽命短,能活過六十的都占不到一半,基本上能過五十就死的已經算是不錯了,許多人,尤其是窮苦人家的十多就去了。

    二是嬰兒的成活率很低,許多是在生產過程中就死了的,至少又有一半是活不過三歲的。這和這時的醫療條件差有很大關係,也和糧食不夠,營養跟不上掛著,故一般的到人口,隻有上頭明確連嬰幼兒都算上的,才會都算上,要是沒,那就是一般隻統計三歲以上的人口。

    也就是,這個時代,能活到三歲以上的嬰兒數量比之於死去的成年人數量大不了多少去,可以,在和平年代,糧食和嬰幼兒的成活率是製約人口的最主要兩個原因,要是一戰亂或是來個大災,死去的人就更多,人口就會來個急劇下降。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周朝時的中原人口就已經有過破千萬的記錄,但到了順治入關,地域比起周時大了許多,人口也隻剩得一千多萬,所以人口和幾千年來的戰事頻繁是有著最直接的關係的。

    也隻有到了清中,北方草原的威脅基本解除,戰事少,加上經過多年的積累,醫療水平有了改善,人口這才來了個爆炸式的發展,這並不代表著滿清的統治是好的,隻能,他們的民族政策比較高明,政權穩定下來後,戰爭少,不像是唐宋明的統治時期,對外戰爭依舊不斷,人口也就一直上不去。

    王況是想著借了外力來查訪到族人,卻沒想到衢州竟然做得這麽徹底,搞個人口普查,想要寫信去勸止,已經是來不及了,隻能苦笑著等著李老的訓斥,衢州刺史這回怕是要倒黴,貶官應該是不至於,不過罰個一年兩年的薪俸是跑不了的了。

    勸止是來不及了,恐怕這時候對王況和衢州刺史的彈劾奏折是已經在去長安的路上了,為了找幾個族人,竟然花費巨大的搞人口普查,這不是事。好在王況的品級比刺史低,又不是衢州的官,也就不存在什麽衢州討好王況的辭,雖然是確實是討好,但怎麽得通?王況又不是衢州的官,品級比之與衢州刺史要低,所以,即便是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就是討好,但卻是紙上不得,不通的。

    如果你非要討好,那麽好罷,為什麽討好?難道衢州刺史得了王況的好處?得什麽好處,你擺出來啊?得,一擺出來,原來是為了能讓全州人過得好些,那就不是謀私了,而是謀公了。所以,如果是彈劾的,絕對不會是衢州討好王況,不然的話,彈劾反倒成就了衢州刺史一心為民生的美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