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五幕 未來的槍械(1/2)

作者:閃耀星塵字數:5548更新時間:2020-02-27 05:48:42

    考慮到民國時期中國後期補給和生產能力上麵的缺陷——這點即使是羅傑再怎麽建設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彌補的短板——參考中印戰爭時期解放軍部隊的典型配置,羅傑準備軍隊分為兩個檔次——精銳部隊和二等部隊,給一個精銳部隊的標準步兵班配備7支半自動步槍,兩支突擊步槍,一挺通用機槍以及一支狙擊步槍;二等部隊則是6支手動步槍,兩支半自動步槍,兩支衝鋒槍以及一挺輕機槍。按照這種配置,即便是二等部隊在步兵火力上也可以全麵壓製日軍。

    對於手動步槍,羅傑選擇的還是和中國頗有淵源的毛瑟,是毛瑟98k的改口徑仿製品。

    半自動步槍則是二戰中著名的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不過,1伽蘭德步槍缺點的確不少,其中最令人蛋疼的便是它那該死的供彈機構——使用8發彈夾供彈,裝彈時連彈帶夾裝入彈倉,在最後一發子彈射出之後1伽蘭德的槍機會空倉掛機,此時一直被緊緊壓在彈倉底部的退夾器會猛的歎氣,將空彈夾向上拋出彈倉,而直到8發彈夾中最後一發子彈打完之前,士兵想要更換彈倉裏麵的彈夾將會非常困難,而且,這種上拋式的拋彈夾方式同樣影響假裝瞄準鏡。

    想想看,使用1伽蘭德的士兵混戰中消耗了5發子彈,彈夾中還剩發,顯然不夠用來應付接下來的戰鬥,雖然此時他周圍暫時沒有危險但隨時都可能有敵人出現,此時他有三種方法來應對:

    第一,使用正常方法取出還剩發子彈的彈夾,但這種行為將異常的困難,而且更換彈夾的長時間內他毫無還手之力。

    第二,直接將剩餘發子彈打掉,然後讓彈夾自動彈出,這樣做雖然非常方便快捷,但是卻嚴重影響隨身攜帶的彈藥殘餘,在很多特殊情況下也會暴露自己的位置。

    第三,就帶著很可能關鍵時刻沒子彈的發備彈去繼續戰鬥。

    顯然,無論哪一種都不是什麽好選擇,而同時,1伽蘭德帶刺刀475公斤的重量顯然有些偏胖了,所以,如果想要裝備這款步槍則一番改進必不可少。

    在參考後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羅傑讓手下的工程師們采用一係列新技術改造伽蘭德步槍:

    首先采用金屬衝壓和電焊工藝製造槍體,槍身金屬部分以不太厚的鋼板壓製而成,通過衝壓出凹凸結果來保證足夠的強度,其內側突起部分同時兼做槍機導軌,即減少了摩擦又保證槍機往複運動的可靠,這些措施使得全武裝的伽蘭德重量大幅下降到了4公斤以內。

    同時,將伽蘭德的供彈機構換成最普通的10發彈夾下方供彈斜拋機構,彈夾更換方便可靠,雖然斜拋機構同樣對安裝瞄準鏡有所影響,對此,隻能是將瞄準鏡安裝在側麵解決,一如二戰中大部分半自動步槍的做法。

    至於衝鋒槍,羅傑看中的是簡單好用的蘇聯ppsh41式“波波沙”衝鋒槍,火力強大,結構簡單,便宜好用,比現代步槍更適應於慘烈的世界大戰,不過口徑將改為9毫米,采用帕彈。由於羅傑的工廠掌握了衝壓和電焊工藝,自然不會浪費掉,通過采用和改造伽蘭德相似的手段,ppsh41的結構將會更為緊湊,重量也得到控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