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六幕 超標的瓊崖坦克(1/4)

作者:閃耀星塵字數:13368更新時間:2020-02-27 05:50:56

    雖然三型坦克在瓊軍之中給出的級別劃分僅僅隻是中型坦克而已,但是事實上按照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劃分標準,瓊軍的坦克都是嚴重“超標”的。//  //

    此時日本十幾噸的坦克就被稱為中型坦克了,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之前,世界上對坦克等級的劃分也不比日本好到哪裏去,比如法國著名的重型坦克——b1重型坦克的重量也隻不過是區區8噸罷了,最終也隻達到過0噸的數量級,而這對於當時世界各國的坦克來就已經是龐然大物了。

    可是,瓊軍的坦克部隊顯然一開始就是按照二戰中後期的標準來設計製造的,因此一型輕型坦克才會被稱為輕型坦克,但是一型輕型坦克的重量其實已經達到了二十多噸的數量級上,不比法國人的b1重型坦克輕幾噸。

    至於三型中型坦克,更是以8噸的重量遠遠超過目前世界各國軍隊中所裝備的絕大多數重型坦克,體重可謂是大大超標的。

    除了最新亮相的三型坦克之外,此時的訓練場上還有著另外兩種造型怪異的裝甲車輛正在向羅傑他們進行著展示。其中一輛便是第一次出現在世界上的最新概念裝甲車——步兵戰車。

    在二戰前期,世界各國除了德國人之外對於坦克的應用方式尚且處在以坦克支援步兵,分散使用坦克的戰術上來,即便有所發展也始終沒有脫離這種思維定式的束縛,一直是以步兵作為戰爭的最主要兵種。坦克的設計和使用往往也是基於這種支援步兵的戰術,每每考慮的都是如何才能夠更好的支援步兵突破對方的堅固防禦陣地。

    當然了,這種戰術便是坦克最初誕生的意義所在,而世界各國所執行的這種戰術實際上就是拿著坦克當成不能搭載步兵的步兵戰車來使用。既然坦克需要支援步兵作戰,那麽速度自然是以步兵的推進速度為準,自然也就沒有步坦脫節的憂慮,而且步兵的支援任務也是由坦克來完成的。這樣一來步兵戰車自然也就沒有了發揮的餘地,世界各國都用不到這種新概念的裝甲車輛。

    但是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局的逐步推進,德國人在“閃電戰”中所展現出來的集中使用坦克的作戰方式逐漸成為了世界的主流。橫掃歐洲之下將世界各國的坦克戰術完全革新,自此地麵戰爭坦克裝甲車輛才真正成為了主角,而步兵的意義也從主角變成了輔助。各國的陸軍戰術思想也從坦克如何支援步兵作戰變成了步兵如何支援坦克作戰。

    而隨著“閃電戰”中集中使用坦克的概念在各國軍隊中推廣開來。由此,以前從未出現過的步坦協同的問題便變得尖銳了起來。沒有坦克支援的步兵缺乏攻堅能力,而沒有步兵掩護的坦克因為視野問題又難以對抵近的敵方步兵進行有效的打擊,很容易被地方步兵近身攻擊。

    坦克集中使用之後,坦克部隊的推進速度通常是遠遠高於步兵推進速度的,這就很容易造成坦克部隊和步兵部隊脫節,坦克突破了敵方防禦陣地之後步兵跟不上步伐難以及時完成占領,而坦克部隊在遭遇到敵方部隊襲擊的時候又得不到己方步兵的支援,很容易被敵方反坦克手接近。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無論是德國蘇聯還是美國。都不約而同的采用了一種獨特的運輸步兵的方式——在坦克車搭載步兵以使步兵能夠跟得上坦克部隊推進的速度,及時的隨時下車支援坦克作戰。

    但是這樣一來步兵的傷亡便成了一個大問題,因為坦克本身的設計就不是用來搭載步兵的,因此這些負責支援坦克作戰的步兵隻能暴露的坐在坦克的外麵,根本沒有絲毫的防護。如果遭到襲擊那麽毫無疑問將會損失慘重,即便是對坦克沒有絲毫殺傷力的炮彈彈片都能對這些步兵產生巨大的威脅,其中大多數的步兵難以在殘酷的戰場上支撐到真正需要他們的時刻便被火炮和流彈擊傷擊斃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