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61章 大難題(2/3)

作者:晴了字數:7838更新時間:2020-02-27 06:11:04

    不僅官營手工業有了很大的進步,私人手工業門類也日益增多,包括紡織、采礦、瓷器、銅器,以及紙、筆、墨、硯等的製造,不僅形成了行業,且生產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如紡織業中宋州、州的絹、益州的錦、揚州的錦袍馳名全國。由於全國的統一,商品流通日益活躍,在全國形成了許多商業城鎮,長安東市有“三百二十行,四百立邸,四方奇珍,皆所聚集。”唐朝後期的商業較前期又有發展,江南城鎮杭州,其城“駢二十裏,開肆三萬室。”由於商品的繁多,交易的發達,為工商稅收入奠定了基礎。唐代中期以後,財政一度緊張。此時鹽、茶、酒稅、礦稅、間架稅的開征,以及借商等措施的采取,無一不以工商經濟發展作前提、茶、酒稅、礦稅、間架稅的開征,以及借商等措施的采取,無一不以工商經濟發展作前提……此外,唐代的造船業、冶鑄業也都十分發達。與此相適應,唐代的商業繁榮,對外貿易有了發展。當時全國有很多大小不等的商業城市,揚州、益州等城

    國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廣州是當時最大的海上貿易> 波斯灣之間,中外商船往來不絕。內地水路運輸更是繁忙,就曾經有大臣向李叔叔進言:“天下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漢,前指閩、越,七澤十,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艦,千萬艘,交貿往還,味旦永日”。

    唐代由於工商業發達,工商稅的稅種、稅目也不斷增加,為國家增加財政收入奠定了物質基礎。貞觀十八年的時候,國家一年的國庫收入有近半是從商稅中獲得的。當然,戰爭賠款不能算在其中,不然的話,光是這一年多來所獲得的戰爭賠款,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大唐兩年的國庫收入。

    我記得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曾經看到過了篇關於古代經濟的評論,具體是公元多少年我忘記了,不過那個時候正是北宋時期,當時北宋稅賦總收入共有七千多萬貫,其中農業的兩稅不過是二千萬貫多一點,占比例不過百分之三士,而工商稅已經接近五千萬貫,國家稅賦總收入的百分之七十。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主體的,已經不再是農業,而是工商業了,宋朝已經走出農業文明了,宋時中國的農業社會已經在開始向工商業社會那邁進了。

    “陛下,小婿倒是有兩策可限製土地買賣,隻是其中的條條款款,需要多加商詮,另外,耗時也久。”我舔了舔嘴皮子,瞅著李叔叔,心裏直打鼓,不知道這一劑猛藥能不能讓李叔叔同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