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三十二章 黃河(2/4)

作者:西方蜘蛛字數:15852更新時間:2020-02-27 06:48:55

    “是。”佐野答道。

    “記住,我們一定要以最小的代價渡過黃河。”

    “明白。”

    當佐野退出之後,土肥原在屋內緩步踱了兩個來回。激戰在即,他依然鎮定自若如同閑時。0時30分左右,他出了臨時司令部的院門,在衛兵的伴隨下,向村南走去。

    土肥原賢二,183年8月8日出生於日本岡山縣一個武士之家,其父土肥原良永曾任陸軍少佐,其兄土肥原鑒為陸軍少將。

    1904年,21歲的土肥原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同年11月,被任命為步兵少尉,供職於高崎步兵第十五聯隊,向通往將軍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土肥原因成績優秀,不久又被選入陸軍大學深造。1912年11月,土肥原由陸大畢業,任職於陸軍參謀本部,不久他便被派到中國,在北洋軍閥政府進行特務活動。“九一八”事變時,土肥原任日本在沈陽的特務機關長,是事變的積極策動者。此後,他又把溥儀從天津誘到長春,建立“滿洲國”。並參與製定、滿洲國的基本政綱。1935年,土肥原策動在華北掌握兵權的宋哲元、閻錫山、韓複榘、商震四人,建立華北新政權,未獲成功。總之,如果以土肥原做為一條線索的話,可以穿起不少中國的曆史大事件。

    土肥原是日本陸軍中有名的中國通,他的中國話說得既標準又流利,與中國人交談不需要翻譯人員,他對中國的風俗習慣、思想、曆史等方麵的研究造詣頗深,而對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乃至交談時的插科打諢也都十分熟諸。他在與中國人打交道時,談笑戲謔,引經據典,隨口而出,使許多長期活動於中國的日本文武官員望塵莫及。

    土肥原來到村頭,登上高丈餘、寬數尺的土壘寨牆,舉目望去,隻見朗月隱匿於浮雲之中野一片漆黑,耳際惟聞夜風掠過莊稼地的颯颯之聲。他低聲一笑,自語道:“用中國話說,這叫‘天助我也’”

    “師團長,看來您對我們渡過黃河很有把握。”衛兵說道。

    “當然。渡河一定能夠成功。我很了解中國的軍隊。”

    淩晨一時,黃河北堤下,一顆信號彈倏然升起,緊接著,日軍的炮擊開始了。轟轟的炮聲如沉雷般傳來,土肥原感到腳下的寨牆在微微顫抖。

    幾乎同時,數十架飛機掠過村莊上空,往黃河方向飛去。

    “這是我們的飛機。”土肥原說,聲音有些興奮。

    為使傷亡減少到最低限度,土肥原命令所有野炮與重炮部隊提前對南岸中**隊的陣地進行持續轟擊,並通知臨時航空兵團,派飛機配合作戰,要求炮兵和空軍在渡河之前摧毀對方的炮兵陣地及河防工事。然後,先遣部隊分數路強渡黃河,占領南岸大堤,掩護主力部隊渡過黃河。

    黃河南岸的董口—武集—舊城一線河防陣地同時遭到日軍的猛烈炮擊,緊接著,日軍飛機也飛臨南岸大堤上空投彈轟炸。

    日軍炮擊開始後,中國守軍的炮兵曾向北岸的敵炮陣地進行還擊。但幾分鍾之後,中國守軍的炮兵陣地便被日軍的炮火和轟炸機摧毀。

    北岸日軍的炮擊仍在繼續,敵機不時投下照明彈,把河堤上下照耀得如同白晝。地堡或掩體不時被敵炮或飛機投下的炸彈擊中,混凝土和士兵屍體的裂片飛上天空,又四散撒落在大堤上、河水裏。大堤附近的河麵上,不時被北岸射來的炮彈激起衝天水柱。

    日軍炮兵對南岸中國守軍陣地進行了長時間的轟擊之後,渡河開始了。

    夜幕為日軍渡河做了極好的掩護,當載著日軍士兵的渡船像一塊塊黑色礁石般在河麵上隱約可見時,兩軍相距隻有兩百餘米。

    這時,北岸日軍停止了炮擊,飛機也飛走了。河麵上出現了短暫的沉寂之後,中國守軍的輕重機槍開始響起,槍聲如疾風驟雨般席卷南岸,那些浮動的“礁石”在濁濤中“固定”了片刻,隨即閃出一束束火花,一時間,交錯密集的火網映紅了河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