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四十六章 “下克上”(2/4)

作者:西方蜘蛛字數:13662更新時間:2020-02-27 06:49:09

    在部分內閣大臣看來,戰爭迅速擴大的後果已經超過戰爭最初的設想,因為戰爭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們認為,解決支那問題的要領不是全麵占領,而是逐步分化,中國版圖實在太大,日本吞並中國無異於蛇吞象,因此對中國實施每一次軍事打擊的目的都不是表麵占領——占領是徒勞的,而是肢解。

    通過反複肢解把中國分割成若幹個互相獨立並由日本控製的宗主國,以實現“大東亞共榮”的長遠目的,就像日本吞並台灣、朝鮮和中國東北那樣。實現這一戰略目標需要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也許幾十年,也許幾代人,為此他們提出在軍事打擊的同時應加強與蔣介石政府秘密談判,迫使對方接受“華北自治”等多項苛刻條件。

    但是日本將軍卻沒有耐性。

    軍人的舞台在戰場上,他們等不了幾十年,甚至連幾年也等不及,他們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因為明日的輝煌和功勳將不屬於今天的軍人。日本人世世代代渴望拓展疆域,垂涎東海對麵的廣袤大陸,這是大和民族野心勃勃的東方**。

    以陸、海軍大臣為首的日本將領堅決反對和談,他們極力渲染說,中國這頭古老的大象已經病入膏肓,隻需一記重錘就能將它送進墳墓。隨著中國首都南京被占領,日本將軍的野心空前膨脹,仿佛 “王道樂土”的美夢馬上就要實現一樣。既然前方將士浴血苦戰高歌猛進,後方國民一致擁戴“聖戰”,內閣有什麽理由瞻前顧後裹足不前呢?將軍們發出威脅,如果內閣企圖實施談判,軍隊首腦將集體辭職。

    尖銳的“戰”、“和” 對立嚴重妨礙天皇的判斷力。

    在禦前會議上,文臣武將唇槍舌劍互相指責,令天皇裕仁繃緊臉緘口不語。當時有種說法是天皇陛下正在飽受一種神經係統紊亂的綜合症折磨,使得君臨萬方的日本君主看上去精神萎靡目光呆滯,像個沒有生氣的木頭人。當然天皇是不能隨便在群臣麵前發表言論的,他的聲音被稱作“玉音”,要被宮內大臣記錄下來,當作聖旨傳諭四海。直到禦前會議結束,掌璽大臣宣布天皇退朝,裕仁還是未開金口,不免讓文武群臣深感疲憊和失望。但是天皇臨出門時卻意外地說話了,陛下的“玉音” 不是針對某人,甚至與禦前會議無關,而是隨口吟誦一首出自他祖父明治天皇的俳句詩:四海之內,皆兄弟。

    茫茫海內,相爭何為?吟畢離去,扔下那些摸不著頭腦的群臣麵麵相覷。

    據說裕仁天皇多次在禦前會議上引用其祖父的俳句詩。明治天皇是裕仁心目中的崇拜偶像,他吟誦祖父的詩句就等於曲折表達自己的內心不滿。內閣大臣誠惶誠恐連夜開會,最終同將軍達成妥協,形成方案呈送天皇批準執行,這就是近衛內閣“今後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的所謂政府聲明,即“第一次近衛聲明”出籠經過。

    該文件的發布表明文官內閣不再反對戰爭全麵擴大和升級,而軍部則向內閣保證,“徐州會戰之後兩大派遣軍保持各自態勢,以暫不擴大戰麵為一般方針,漢口作戰可能在明年。

    但是軍人戰車的驅動往往不以政治家意誌為轉移,徐州會戰的炮聲尚未停息,大本營“暫不擴大戰麵”的禁令就被華北派遣軍打破了。

    正當徐州激戰之際,隴海鐵路的出海口連雲港忽然遭到日本艦隊的海上進攻。

    本來徐州一失,連雲港便成孤城,失陷隻是時間問題,因此當地守軍和居民大多已經撤離。突然出現在海麵上的日本艦隊卻排出包括航母和艦載飛機在內的強大陣勢,短短幾小時便宣布占領連雲港,繳獲大批海運物資和民用船舶,當天向大本營發出報捷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