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五十八章 戰九江(2/4)

作者:西方蜘蛛字數:13530更新時間:2020-02-27 06:49:22

    堅守三道防線的部隊是張發奎的第二兵團,所以,陳誠客氣地對張發奎說:“張司令,此次要唱主角的是你,你對這個方案談談看法。”

    張發奎被他點了將,慢慢地站起來,被陳誠按住了,對他說:“張司令是老前輩、老**了,還是坐著談吧。請你談談你的高見”

    “我與湯司令、霍軍長有同樣的感受。打仗總不能同下軍棋似的,排成一條線同敵人對著幹。要設法讓敵人鑽進我們的口袋,打殲滅仗才行啊。”張發奎又是一個反對者。

    陳誠不放棄自己的方案,說:“看來我要解釋一下,這三道防線並非是三道木頭人組成的呆板的防線,可以互相交替掩護,可以機動殲敵,總之,是步步為營,層層抵抗。”

    會議沒做出什麽結論就結束了。陳誠坐吉普車來到武漢,將討論的情況向蔣介石、何應欽、白崇禧、李宗仁等作了匯報。蔣介石又對整個方案作了調整。調整後的方案是:

    利用鄱陽湖與大別山地障,並藉長江南岸之丘陵與湖泊,施行戰略對峙,計劃在武漢外圍與日軍作戰四個月,並將第九戰區主力編成第一、第二兵團,將第五戰區主力編成第三、第四兵團。第一兵團總司令薛嶽率25個師擔任南潯線及其兩側地區的防務,取外線之勢側擊西進日軍,屏障南昌;第二兵團總司令張發奎率33個師擔負瑞昌至武昌間的正麵防禦;第三兵團總司令孫連仲率八個師,擔任大別山北麓及正麵防禦;第四兵團總司令李品仙率13個師在長江及大別山之間布防,遏止第六師團西進。

    部署調整後,蔣介石向全軍發表訓令,號召全軍奮起打擊日軍的狂妄氣焰,保衛武漢。

    幾乎不約而同,中**隊調整部署時,日軍也在調整他們的部署。

    7月4日,日本大本營下達了華中派遣軍戰鬥序列,先後調集了九個師團另三個旅團和航空兵、海軍陸戰隊各一部,約25萬人,編成第十一軍和第二軍,由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煙俊六指揮,分別沿長江兩岸和大別山麓合擊武漢。

    日軍第十一軍軍長岡村寧次,是中國人心目中的惡魔。他是十足的“中國通”。1907年,他擔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清國留學生隊隊長。中國的孫傳芳、何應欽、閻錫山等,包括後來發跡的許多大小軍閥,都是岡村寧次的學生。1915年,陸軍參謀總部為編纂日德戰爭作戰史,派戰史處參謀岡村寧次到青島搜集資料。這是岡村寧次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由於他的野心和靈敏的嗅覺,他對中國特別感興趣。回國後不久,他被調任駐紮在小侖的步兵第十四聯隊,職務是少佐大隊長。

    小侖位於九州,是日本通往中國、朝鮮的小港口,這裏常有中國商人來往,尤其中國的漁民比較多。岡村寧次一有空就去找中國人聊天,不到半年,他完全學會了講中國話。1922年,岡村寧次返回參謀總部工作,安排在第二部中國班。主要任務是到中國搜集政治、經濟、軍事情報。第二年,他被調任上海,擔任諜報武官。兩年後,岡村寧次調回東京,擔任陸軍第十三師團第六聯隊聯隊長,軍銜也同時晉升為大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