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二十九章 二百師(2/4)

作者:西方蜘蛛字數:15216更新時間:2020-02-27 06:54:17

    第五軍第二百師作為中國遠征軍先頭部隊,由保山起程入緬,軍情緊急,刻不容緩,所以部隊以急行軍步伐前進。

    最艱巨的任務落在戴安瀾身上了。這員身經百戰的虎將,站在一座丘嶺上,觀察著自己的部隊,唱著“槍口對外,瞄準敵人”的雄壯軍歌,慷慨西行。部隊士氣,是戰勝敵人的重要保證。第二百師以高度旺盛的士氣入緬,戴安瀾應該感到安慰。但是,他卻始終緊皺眉頭,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

    原因是多方麵的。

    首先,英國人答應派汽車來接運第二百師,結果卻沒有實踐諾言,軍情緊急,不能再等了,第二百師隻好就現有的本身條件開拔。還沒有並肩作戰,就如此不講信義,又怎麽能指望在戰場上配合默契呢?

    其次,戴安瀾想起:二月一日,蔣介石明令規定第六軍入緬部隊歸第六軍軍長甘麗初指揮,這是因為當時第六軍所轄第四十九師彭壁生部奉命防守滇緬路,一九四一年底,應英國人要求開赴臘戍,結果中途變卦,由緬甸政府出麵,不準中**隊進入緬境,第四十九師便被阻於畹町,當時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緬甸政府的阻撓,實際上是掩蓋英方的出爾反爾的權宜之計。蔣介石自然很明白其中道理。為消除英方的顧慮,二月二日他又明令規定:第六軍入緬後歸英方指揮;二月十五日再次明令規定:第五、第六兩軍入緬作戰,著由杜聿明軍長統一指揮;杜聿明軍長歸英軍胡敦將軍指揮。

    戴安瀾認為兩軍並肩作戰,作戰方案與軍事部署應該雙方協商,互有權力提出意見,把指揮權交給一方,便是從屬關係,另一方隻能接受命令,無權提出意見。更確切些說,即是作戰計劃及部署都由英軍製定,英軍當然隻考慮自己的利益行事,中國遠征軍的利益便無保證了,從英國人多次出爾反爾來看,把指揮權交給英國人肯定對中國遠征軍不利。

    為此,他曾向杜聿明提出過意見。但是,杜聿明隻是無可奈何地聳聳肩,什麽話也沒有說。既然如此,他又有什麽辦法改變這種局麵呢?

    一想起這些事,就像有一塊陰影籠罩在心頭,惆悵之餘,不禁脫口念出: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立在一旁的鄭庭笈聽見師長竟信口念出這樣不祥之詞,不禁驚訝地望著戴安瀾說:“師座,部隊踏上征途,士氣十分旺盛,必能一鼓作氣消滅倭寇,凱旋而歸,師座實不必過分擔心啊。”

    戴安瀾猛然省悟自己失言,再見鄭庭笈神色不安,更加後悔了。為了掩飾自己的心情,故意裝出豪邁的樣子,仰天哈哈大笑:“當初荊柯刺秦王,抱必死決心去爭取成功,才有此豪言壯語,我們遠征不抱必死決心能取得勝利嗎?你看老百姓是以什麽樣的盛情在歡送子弟兵啊,我們不以必死決心去爭取勝利,何顏再見江東父老啊你我是軍人,不要迷信啊。”

    鄭庭笈由衷地說:“師座浩氣感人,部下願為前驅”

    第二百師奉命兼程入緬,其任務是接替英軍在同古防線。

    部隊經鐵索橋惠通橋過怒江,再經鬆山、龍陵、畹町進入緬境。沿公路經新維至臘戍,再乘火車經細包、梅謀、曼德勒、密特拉、瓢背、羊米典、開當崗、平滿納、葉達西至同古。經過這樣一條行軍路線到達同古時,已是一九四二年三月八日。

    部隊進入緬境後,受到在緬甸各地的華僑熱烈歡迎。幾十萬華僑散居在緬甸各地,他們看到中國遠征軍入緬,就像看到親人一樣,流著熱淚振臂高呼口號,傾其所有購買物品捐獻給中國遠征軍。哪裏有華僑居住,標語就貼到哪裏。他們誌願為部隊當向導、翻譯,介紹情況,訴說委屈。因為他們僑居緬甸,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倍受欺淩,他們期望中國遠征軍揚威緬甸,從而提高華僑的地位;趕走日寇,能夠安居樂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